7月下旬的一個週六傍晚,在矽谷一座豪宅鬱鬱蔥蔥的花園裡,100多人參加了一場盛大派對。做東的是中國電商巨頭阿里巴巴的前首席執行官衛哲,他現在是一名風險投資人。大多數客人身穿白衣,派對給他們準備了巴拿馬帽,在加州明媚的夕陽下,模特們在鋪著白布的大圓桌之間走著貓步。
許多來賓都是中國科技行業的現任或前任投資者或企業家。與今夏在矽谷舉行的許多類似聚會一樣,他們的談話圍繞著三個主題:他們對中國缺乏信心;人工智慧在美國帶來了多少機會;以及他們如何才能參與到太平洋這邊的賽道。
中國的科技專業人士正前往矽谷尋找他們認為在中國再也找不到的機會。隨著越來越多的企業將目光投向國外尋求增長,中國企業正在掀起「出海」浪潮,他們也是其中一部分。
隨著中國經濟持續低迷,投資者和企業家正在尋找下一個中國。近年來,政府打壓民營企業,發出了不祥的信號,讓他們覺得自己不受政府歡迎。中美之間緊張局勢的加劇,使得有國際野心的中國企業在經營上遭遇了很多困難。東南亞、中東和非洲都有機會。但只有一個市場的規模和潛力可以與中國相比。那就是美國。
最急於採取行動的是風險投資家。過去,他們能夠從美國大學捐贈基金、退休養老金和富有的個人管理的基金中籌集資金,然後將這些資金投資於中國的初創企業。他們推動了中國科技產業的崛起,支持了阿里巴巴、百度(互聯網搜索)、小米(智慧型手機)和滴滴(叫車服務)。當這些公司上市時,風險資本投資者獲得了豐厚的回報。
他們也是目前處境最尷尬的群體。北京和華盛頓都不希望這些人投資人工智慧、量子計算和半導體等尖端技術。兩國政府都令他們支持的公司難以在紐約上市出售股票,而這正是他們的主要變現途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