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印之间回旋求援:马尔代夫总统访印度


2024-10-07T09:57:33.513Z

穆伊祖在新德里受到莫迪的欢迎

(德国之声中文网)印度外交部表示,穆伊祖和莫迪预计将讨论 “共同关心的双边、地区和国际问题”。此外在为期五天的访问印度期间,穆伊祖还将与印度高级官员举行会晤。

亲中国的穆伊祖(Mohamed Muizzu)去年击败对印度友好的前任总统索利赫(Ibrahim Mohamed Solih)后上台执政以来,印度与马尔代夫之间的紧张关系日益加剧。

2023年大选之前,穆伊祖承诺驱逐部署在马尔代夫的执行人道主义援助任务的印度士兵。今年5月,新德里撤回了数十名印度军人,用文职人员取而代之。

今年1月,马尔代夫一些领导人批评莫迪为印度拉克沙德韦普(Lakshadweep)群岛做旅游宣传,是为了鼓励印度人到本国岛屿度假,而不再前往马尔代夫,导致两国关系紧张。这引发了一些印度社会名人的愤怒抗议,他们呼吁抵制到马尔代夫旅游。旅游业是马尔代夫经济的支柱。

2024年1月,马尔代夫总统穆伊祖访问北京

今年1月,穆伊祖先到中国,而后到印度访问,这一举动被认为是对新德里的冷落。穆伊祖还公布了一系列旨在让马尔代夫摆脱对印度依赖的计划,涉及医疗卫生设施、药品和粮食进口等方面。

今年6月,穆伊祖到新德里出席了莫迪第三个任期的宣誓就职仪式后,两国关系开始解冻。穆伊祖的反印言论有所收敛,与新德里的官方接触也有所加强。

印度外长苏杰生(Subrahmanyam Jaishankar)周日表示,他相信穆伊祖与莫迪的会谈将为两国之间的 “友好关系 ”注入 “新的动力”。

在大国间周旋

马尔代夫希望继续从印度获得财政支持以支撑其经济复苏。人们越来越担心财政困难的马尔代夫可能成为第一个拖欠伊斯兰主权债务的国家。

上个月,印度应穆伊祖政府的请求,认购了5000万美元的马尔代夫国债。之前几天,中国则同意加强在这个印度洋国家的贸易和投资

相关图集:马尔代夫:游客的天堂、贫穷的家园

经济上转向依赖中国:中国的“一带一路”项目也延伸到了印度洋岛国马尔代夫。随着像“友谊桥”这样的大型基础设施投资项目,马尔代夫在经济上对中国的依赖性在增强。这在印度尤其引起忧虑,因为长期以来马累和新德里的关系十分密切。
游客的世外桃源:每年到马尔代夫度假的德国旅游者数量将近10万。该国紧绷的政治局势,一般游客无从察觉。一段时间以来,德国外交部建议国民到马尔代夫旅行应多加小心,并尽量避免在首都马累活动。
反对派遭严打:2018年初,总统亚明宣布全国进入紧急状态,这一状况持续了数周。该国的大多数反对派政治家都在狱中,批评政府的记者受到威胁或被迫噤声。9月23日举行的总统选举不能称之为公平、自由。
多数国民受穷:马尔代夫由一千多个岛屿组成,人口近40万,他们中的大多数生活在贫困中。这一问题在首都马累尤为严重。马累是世界上人口密度最大的城市之一。
天堂里的垃圾:大量旅游者在马尔代夫留下了成堆的垃圾,成为这个岛国面临的一大问题。据官方统计,每位游客平均每天在这里制造3.5公斤的垃圾。
气候变暖即末日:马尔代夫的平均海拔只略微高出海平面。如果像气候专家所预测的那样,海平面继续升高,本世纪末马尔代夫的大部分国土将被淹没。为了引起国际关注,该国第一位民主选举产生的总统于2009年举行了一次“水下内阁会议”。
“圣战者”的故乡:从人口比例来看,来自马尔代夫、投奔“伊斯兰国”的“圣战者”数量超过其他任何一个国家。社会问题丛生、有组织犯罪和极端布道者成为极端化的沃土。分析人士认为,在此间为许多清真寺和古兰经学校出资的沙特阿拉伯要为此负主要责任。

中印是马尔代夫最大的债权国,分别提供了 13.7 亿美元和 1.24 亿美元的贷款。新冠疫情重创该国旅游业之后,经济形势不稳影响到其偿还能力。

路透社报道预计,新德里的财政支持将是穆伊祖周一与莫迪会面时的首要议题。

中国和和印度长期以来一直在争夺在马尔代夫的影响力。该群岛国家位于印度洋战略要冲。几十年来,印度一直是马尔代夫发展援助的重要提供方,包括基础设施项目、医疗保健和卫生设施等。近年来,马尔代夫成为了中国“一带一路”倡议的参与国家。

美联社分析认为,穆伊祖对新德里的访问对莫迪来说也至关重要,他正面临着周边国家的外交挑战。在斯里兰卡,亲印度的前总统哈西娜被学生抗议运动推翻后今年8月流亡印度,之后上台的新领导人迪萨纳亚克(Anura Kumara Dissanayake)是一位马克思主义者。尼泊尔现任总理也被认为是一位亲中派人士。

专家称,新德里需要与斯里兰卡、孟加拉国、不丹、尼泊尔和马尔代夫这些印度的传统势力范围国家保持密切关系。

 

(美联社、路透社)

© 2024年德国之声版权声明:本文所有内容受到著作权法保护,如无德国之声特别授权,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当行为都将导致追偿,并受到刑事追究。

 

Original article: https://www.dw.com/zh/%E5%9C%A8%E4%B8%AD%E5%8D%B0%E4%B9%8B%E9%97%B4%E5%9B%9E%E6%97%8B%E6%B1%82%E6%8F%B4%EF%BC%9A%E9%A9%AC%E5%B0%94%E4%BB%A3%E5%A4%AB%E6%80%BB%E7%BB%9F%E8%AE%BF%E5%8D%B0%E5%BA%A6/a-704229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