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态电池的热潮正在消退——促使汽车巨头们考虑替代方案

Wed, 16 Oct 2024 05:13:29 GMT

中国东部江苏省南京市一家工厂的电动汽车电池。Str | Afp | 盖蒂图片社

法国巴黎——推动固态电池在电动汽车(EVs)商业化的进程正在顺利进行,但分析师表示,汽车巨头可能正处于转向另一种变革性科学技术的边缘。

固态电池长期以来被誉为可持续驾驶的“圣杯”。顾名思义,固态电池含有固体电解质,由陶瓷等材料制成,与含有液体电解质的标准锂离子电池不同。这种新一代技术理论上比锂离子电池在单位体积内能储存更多能量。支持者称,它为电动汽车提供了更安全、更便宜、更强大的电池,以及更快的充电时间。

汽车制造商已投入数十亿美元进行固态电池研究,并与开发商合作,生产用于大规模生产的自有版本。

例如,日本的丰田公司表示,其目标是在2027年至2028年间将固态电池投入大规模生产。该公司表示,最近在其技术耐用性改进方面的突破意味着,该电池预计将提供1000公里(621英里)的续航里程,充电时间仅为10分钟。日本的日产公司4月份表示,计划在2029年初推出用于电动汽车的固态电池,而德国的梅赛德斯-奔驰集团和美国电池初创公司Factorial则在9月份表示,他们正在合作开发一种固态电池,预计将在本十年末准备好生产。Factorial还与包括Stellantis、现代和起亚在内的汽车制造商签订了联合开发协议。

根据环境保护基金的数据,美国电动汽车的平均续航里程接近300英里(或483公里),而充电时间则取决于汽车和充电点的速度,可能需要20分钟或数小时。

伍德麦肯兹的分析师马克斯·里德表示,固态电池正处于商业化漫长旅程的起点。“显然,结果看起来非常有前景——更安全,能量密度更大,尤其是充电速度,我们认为这可能是固态电池的主要优势之一,”里德通过视频通话告诉CNBC。

然而,尽管固态电池的潜在推出引起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分析师对其何时真正进入市场仍持怀疑态度。

伍德麦肯兹的里德表示,固态电池的一个主要缺点是充电过程中电池的膨胀,以及最终在多次充电后的电池退化。

环保组织Transport & Environment的车辆和电动交通供应链高级总监朱莉娅·波利斯卡诺娃在巴黎车展上告诉CNBC:“五年前,如果我们谈论这个,我会对固态电池如此兴奋。但在试点和商业化之间的这个空间里,今天似乎存在某种障碍,某种阻塞,因为每次我在电池会议上与汽车高管交谈时,我总是听到同样的回答:‘我们还有五到七年。’”

“当你看当前的技术,锂离子电池,它们已经改进了很多。更便宜技术的逐步改进已经如此之好,以至于也许不再那么吸引人将所有注意力都放在固态电池上了。” 诺瓦补充道。然而,还有另一种可能的选择:半固态电池。这些电池采用固态电解质和液态电解质的混合设计——一些分析师认为它们可以作为两种电池类型之间的桥梁。
访客在中国2023上海车展上参观CATL展台。Cfoto | Future Publishing | 盖蒂图片社
里德表示,半固态电池在中国已经”在相当程度上”实现了商业化,”实际上,我的观点是,这是一种妥协技术,实际上将消除对全固态电池的需求。””鉴于西方电动汽车需求放缓以及固态电池存在的问题,你可能会看到一些负面公告,或者对全固态电池不太积极的公告,一旦意识到半固态电池是本十年更好的过渡技术,实际上可能会转向半固态电池。”里德说。
半固态电池的开发主要由中国公司主导,包括全球最大的电池生产商之一CATL,以及蔚蓝能源、青涛能源和赣锋锂业等公司。中国电动汽车制造商蔚来已经为其电动汽车商业化了150千瓦时的半固态电池,续航里程可达1000公里。此外,赣锋锂业的子公司赣锋锂能源正在生产续航里程为530公里的电动汽车用半固态电池。
基于锂的电池”仍是发展方向”
交通与环境组织的波利斯卡诺娃表示,她看到中国在半固态电池方面取得了进展,”因为无论谁掌握了制造电池的技术,都会不断制造下一代电池。””我认为,与固态电池相比,人们对低成本创新的商业化给予了更多关注。这一定是因为在汽车领域,性能已经足够好。是的,我们可以谈论卡车和飞机,但在汽车领域,600到800公里已经足够了。”她补充道。
现在观看
视频3:0103:01
锂市场需要更多减产,分析师称
欧洲财经论谈
并非所有人都相信会迅速转向半固态电池——或者对未来几年大规模推出固态电池的炒作。”现实是,就目前而言,当我们关注电动汽车领域时,基于锂的电池仍是发展方向,”美国银行全球研究部金属研究主管迈克尔·威德默在10月9日接受CNBC的”欧洲财经论谈”采访时表示。”这是主流,未来五到十年可能仍将如此,”他补充道。

原文链接:https://www.cnbc.com/2024/10/16/the-race-for-next-gen-ev-batteries-may-soon-pivot-to-semi-solid-state.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