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訪:首爾領袖換人當 美日韓同盟添不確定性

null 方子齊
2024-12-12T15:53:07.607Z

南韓總統尹錫悅一旦下台,會對今後該國外交政策產生怎樣影響?

DW:南韓總統尹錫悅在這個週末挺過第一輪彈劾,但反對黨已經表明要在下週、甚至下下週再度提出彈劾。這場風波會如何結束?如果尹錫悅再度挺過彈劾,他會辭職以保全顏面嗎?

金艾倫(Ellen Kim):一切都尚未明朗。如您所言,在反對黨計畫每週都提出彈劾的情況下,尹總統最終仍可能被彈劾。而民眾對於彈劾失敗的不滿,可能對執政黨構成更大的壓力,甚至可能打破黨內保全尹錫悅不被彈劾的共識。所以我們還得持續觀察。然而,就算執政黨想要保全尹錫悅,他們也可能無法達成使命。目前執政的保守派,過去曾有一段創傷,那就是2016年12月的朴槿惠彈劾案。當時執政的新世界黨內,有超過60位執政黨議員倒戈支持彈劾,該黨也分裂成兩個部分。另一方面,執政黨想避免反對黨在下一場總統大選中獲勝。種種原因,都讓執政黨決定避免彈劾,即便他們意識到民眾對於彈劾案的支持。這是非常複雜的問題。

DW:若要通過彈劾案,需要執政黨有8人倒戈支持彈劾。您預期更多的執政黨議員,在下週、或未來的投票中,跑票支持彈劾嗎?

金艾倫(Ellen Kim):如果執政黨的議員認為,日漸高漲的民意已經構成威脅,我認為就會出現跑票。如同上週六所見,有3名執政黨議員決定留下來投票,其中至少1人表態支持彈劾。因此,我們無法確定接下來的表決,會如何發展。但我認為,輿論壓力有可能改變執政黨目前的共識。

DW:如果尹錫悅最終被彈劾,總統大選會在多久以後舉行?人們何時可以知道,下一任總統是誰?一兩個月嗎?

金艾倫(Ellen Kim):根據憲法,總統大選必須在現任總統離任60天內舉行。不過,我們還得觀察執政黨給出怎樣的時程與計畫。主要的在野黨領袖李在明仍面臨官司,因此在野黨希望算好時間,避免他的判決被執行。(註:共同民主黨黨魁李在明涉嫌違反公職選舉法,上個月遭宣判1年、緩刑2年,李在明已上訴。)各方都在思考,何時舉辦大選,對自己最有利。老實說,現在很難看出選舉會在何時登場。

DW:北韓目前尚未有太多行動,他們還在觀察局勢嗎?如果局勢發展對北韓不利,您預期平壤採取更多行動嗎?

金艾倫(Ellen Kim):根據南韓合同參謀本部以及美軍的消息,他們並未偵測到北韓的異常行動。然而,北韓若在南韓政局不穩的這個時機,採取任何軍事挑釁,都可能產生反效果。北韓的行動,可能造成「聚旗效應」,並對執政黨與總統有利。從戰略上來說,北韓並不想這麼做。

DW:尹錫悅對北韓採取相對鷹派的立場,因此任何挑釁都可能被他作為理由,延長他的執政。這與我下一個問題有關。目前在南韓的政治危機,對於南韓與美國及日本的盟友關係,造成多大影響?除了南韓內部的問題,川普也將在下個月重返白宮,但他對於結盟並不是太支持。這會如何影響美韓同盟?

金艾倫(Ellen Kim):尹錫悅的戒嚴令,對於美日韓同盟有很大的影響。而如您所言,川普重返白宮,也對三方同盟的未來,製造不確定性。對此,有三個因素需要考慮。 首先是川普,他的美國優先政策,會如何影響美韓同盟與美日同盟?這是我們必須考慮的重要因素。很明顯地,台面上有許多議題,讓南韓與日本都必須根據川普的發言來進一步討論。這是要觀察的因素之一。

再來就是首爾與東京之間,基於歷史因素再度激起的緊張關係,例如近來在佐渡金山的爭議。(註:位於日本新潟縣佐渡市的金礦場「佐渡金山」曾涉及徵用韓國勞工,當地相關展覽、紀念活動,今年中引發爭議。)因此,如果兩國關係再度陷入緊張,加上兩國的領袖更替……事實上,包含川普在內,美日韓都出現領袖更替。日韓之間在歷史議題上,日漸緊張的關係,是需要考量的第二項因素。

第三項因素是川普的北韓政策。北韓是凝聚美日韓三方合作的基礎,而北韓正出兵烏克蘭以支援俄羅斯。即將回鍋的川普已經表明,他希望與北韓進行對話。如果川普想提出自己的一套北韓戰略,就可能對於三方同盟的北韓戰略,造成不利影響。所以,這三個因素,都可能在川普上任之際,對美日韓同盟帶來不穩定性。當這三個因素交互影響,我們就得觀察。

華府智庫戰略暨國際研究中心(CSIS)資深研究員金艾倫

DW:北韓已經開始與俄羅斯和中國結盟。而您剛才提到關於川普的部分,則可能影響現狀。我們看到,尹政府對於北韓與中國都採取強硬立場;跟尹政府相比,下一任政府會如何面對北韓與中國?

金艾倫(Ellen Kim):這取決於誰當選總統。目前的局勢對主要反對黨共同民主黨、以及該黨黨魁李在明有利。不過,如我之前所言,李在明的官司可能影響他參選。李在明反對尹錫悅與美國呼應的外交政策。李在明認為,尹錫悅讓南韓扮演「全球樞紐國家」,為南韓帶來不必要的麻煩,像是烏克蘭與台海問題;他希望南韓能與中國有良好的經濟合作。因此我認為,李在明在某種程度上,將試圖增進對中關係。不過,川普回歸執政也帶來變數,我們得觀察李在明如何因應川普的政策。我認為這之間,有很大的不確定性。

DW:如果川普與金正恩展開另一場會談,這會讓北韓在未來4年更願意與南韓溝通嗎?

金艾倫(Ellen Kim):如果南韓再度產生進步派政權,我認為進步派政府會再度嘗試與北韓交涉。不過,最大問題在於北韓是否願意這麼做。目前在戰略上來看,北韓沒有與美韓交涉的動機。

我認為,北韓領導人對2017年和2018年的外交關係,感到尷尬和失望,而北韓領導人也宣布南韓為主要敵人,不再追求統一政策。因此,我認為如果舉行峰會並重新開始對話,北韓可能會希望直接與美國對話,將南韓排除在外。我認為這將是最有可能發生的情況。但我們無法確定對話是否會重新開始。我認為川普政府希望恢復對話,可能是為了與北韓談判,以避免向烏克蘭派遣更多的軍隊,並減少韓半島上的威脅,而不是討論韓半島的無核化。我認為北韓已經非常明確地表示,無核化問題已不在討論範圍內,而川普也非常了解。

DW:關於中國,您提到反對黨不願意介入台海議題烏克蘭戰爭。如果下一任南韓政府執政期間,台灣海峽發生戰爭,比如中國入侵台灣,他們會如何反應?他們會放棄與美國的同盟,避不表態,還是不得不有所作為?他們將如何應對可能的戰爭?

金艾倫(Ellen Kim):我認為他們會對局勢更加謹慎,他們非常擔心南韓以任何方式,干預或介入台海問題——除非中國直接攻擊韓國,因為有美軍在南韓駐紮,中國可能會將其視為台灣海峽衝突中的潛在威脅。所以我認為這就是可能發生的情況,但我們無法確定。北韓也可能利用台灣海峽危機,在韓半島採取行動。所以,目前真的很難預測所有事情會如何發展。

DW:在這次韓國政治危機期間,我在華盛頓聽到美國官員說美韓同盟並沒有改變,即使在選舉之後,也不會改變。但兩國的同盟關係,是否會變得不像尹政府執政時一樣密切、有效?如果反對黨執政,它勢必將保留與美國的同盟關係,但關係會弱化嗎?

金艾倫(Ellen Kim):如果下一任美國總統不是川普,那麼我會認為,下一任來自非現任執政黨的南韓總統,可能採取更獨立自主的外交政策,稍微偏離目前的路線。但下一任美國總統是川普。川普一再提到,要求所有盟友增加國防支出、達到GDP的3%,又預告他可能對所有國家加徵關稅;針對南韓,川普提到撤出駐韓美軍。因此,即便南韓由進步派政府執政,由於川普帶來的不確定性,美韓同盟依舊處於風險之中。就算進步派政府想獨立制定外交政策,多數南韓民眾也不希望美國撤軍。

DW:大多數韓國人是否希望美軍基地留在當地?有任何民調數據可以參考嗎?他們有多支持首爾與華盛頓之間的同盟關係?

金艾倫(Ellen Kim):一直以來,南韓民眾大力支持美韓同盟。新的變數是,考慮到北韓增加的核武能力,對於南韓發展核武的支持度也很高。這是另一個可能會與美國、甚至中國,產生緊張的因素。如果川普繼續談論減少介入、減少對於美韓同盟的支持,這些說法將改變局勢。當然,如果南韓因為考慮核武,而面臨國際制裁,這將減少大眾對於發展核武的支持。我們無法確定民眾有多支持核武,但我認為這將影響中國、日本、美國的盤算。

DW:所以無論是獨立還是依賴美國,南韓民眾都希望擁有更強大的國防力量?

金艾倫(Ellen Kim):基本上南韓認為,我們無法讓北韓去核化。美國為此提供了核保護傘,並重申了美國對協防南韓的堅定承諾,包括使用核武器;這也是拜登和尹錫悅在《華盛頓宣言》當中的基礎。(註:《華盛頓宣言》是兩國領袖在2023年4月、美韓同盟70週年之際發表的宣言。)不過,如果川普再度要求盟友增加國防開支,並減少美國參與對外政策,這將削弱南韓與其他盟友對於美國防禦承諾的信賴程度;若真的照此發展,那麼南韓就需要考慮其他選項,來抵禦北韓日益增長的核武能力與威脅。北韓多次談到使用戰術核武器對付南韓,因此南韓人民不可避免地,必須考慮自己的生存選項。

相关图集:中韩关系:先做生意,再谈战略利益?

“台湾问题也是一个全球性问题”:韩国总统尹锡悦4月19日在接受路透社专访谈到台湾海峡局势说,韩国和国际社会站在一起,反对试图以武力改变台海现状。他还说:“台湾问题不仅是中国和台湾之间的问题,也和朝鲜问题一样,是一个全球性问题。”次日中国外交部召见韩国驻华大使提出严正交涉,称尹锡悦的言论“完全不可接受”。韩国外交部同日也召见中国驻韩大使,就中方评论韩国总统涉台发言表达抗议。两国关系再度蒙上阴影。建交30年来,中韩关系经历了怎样的发展?
90年代才建交:1992年8月24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与大韩民国正式建立大使级外交关系,结束了两国长期互不承认和相互隔绝的历史。图为韩国外长李相玉(前左)和中国外长钱其琛在北京签署、交换建交联合公报。之前一天,韩国宣布与中华民国断交,使台湾失去了亚洲最后一个邦交国。
韩国总统首访:1992年9月,时任韩国总统卢泰愚(1995年资料图片)在两国建交数周后便出访中国,会见了中共中央总书记江泽民、国家主席杨尚昆、国务院总理李鹏等人。双方签署了《中韩贸易协定》、《中韩投资保护协定》等一系列合作协议。
从全面合作到战略伙伴:上世纪90年代末到2000年代初,韩国总统金大中在任期间,中韩关系被提升为 “面向21世纪的全面合作伙伴关系”。 2008年5月,时任韩国总统李明博访华时,两国关系被再次提升为“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图为中国总理温家宝2010年5月访问韩国时受到李明博的欢迎。
你来我往:上世纪末以来,韩中之间的商贸、文化、人员交往日趋密切。2021年数据显示,韩国在中国的留学生为5万多人,中国在韩国的留学生超过2万,各自在对方国家外国留学生中人数均居第一位。中国成为韩国企业投资的热门选择。韩国流行文化在中国拥有大量爱好者。韩国也一度成为中国人青睐的旅游目的地。图为首尔景福宫前的中国游客(2014年)。
“蜜月期”:朴槿惠(图:2016年在杭州参加G20 峰会)任韩国总统期间也多次访问北京,2014年习近平也曾访问韩国,中韩两国关系被认为i进入“蜜月期”,两国经济、文化领域的交往进一步密切。
萨德事件:鉴于朝鲜发展核武能力对韩国构成的安全威胁,2016年,韩国政府决定部署美国的萨德反导弹系统(THAAD)。由于其雷达有探测到中方的潜在能力,被中国认为会对其国土安全造成影响。在反对无效后,北京对韩采取多项反制措施,包括对禁制韩国媒体及艺人演出、旅游封锁等。这些措施也导致中韩关系迅速冷却。
殃及韩国企业:由于部署萨德系统的地皮,是首尔政府向韩国乐天集团置换而来,该零售业巨头成为中国官方和民间报复的目标。一时间出现消费者抵制乐天、示威抗议,甚至供货商断供,数十家乐天超市被“勒令停业”。此外,三星手机、启亚汽车等韩国品牌的销量也暴跌。中国旅行社纷纷下架韩国游,让韩国旅游业受到冲击。
“三不一限”共识:2017年11月,中韩达成共识,韩方表明不考虑追加新的萨德系统;对既有的萨德系统在使用上进行必要的限制;不加入美国反导体系;不发展韩美日三方军事同盟及无意损害中方安全利益。2017年时任总统文在寅访问中国以后,两国关系开始趋于缓和。
机遇还是威胁:中国是韩国最大的贸易伙伴、出口市场和进口来源国,韩国则是中国第三大贸易伙伴国。在韩国最大单一收入来源半导体出口中,对华出口超过四成。2022年8月韩国《中央日报》的一份问卷调查显示,19.3%的受访者认为中国的崛起是一种“机会”,而75.4%的受访者认为这是一种“威胁”。图为抗议文在寅政府与朝鲜亲善政策的韩国民众打出反中标语(2018年4月,首尔)。
靠向哪一边:现任韩国总统尹锡悦(右)2022年5月上任后表现出更积极向美国靠拢的路线,表示将加速萨德系统的部署建设。韩国2022年5月正式加入美国牵头的“印太经济框架”(IPEF),并于8月宣布加入美国主导、包括日本、韩国和台湾的“芯片四方联盟”,其目的除强化供应链,也包括对中国的技术出口管制。
韩国的“安全关切”:种种迹象表明,韩国正在力图减少经济上对中国的依赖性。在2022年中韩建交30周年之际,吉林大学国际关系研究所副所长孙兴杰在《明报》撰文称,目前中韩需要拓展合作领域,在安全议题上沟通协调,“补齐安全合作短板”。图为韩国星洲郡部署的萨德导弹防御系统(2017年9月资料图)。

DW:那麼南韓民眾對中國的看法如何?他們認為中國是夥伴還是對手?

金艾倫(Ellen Kim):南韓顯然希望與中國建立良好關係,但我認為中國在北韓問題上並沒有起到很大的幫助。在北韓與俄羅斯建立戰略合作夥伴關係前,中國是北韓最有影響力的國家。但首爾政府感受到,無論北韓有何舉動,中國都不太願意幫助南韓,因此帶來失望與挫敗感,進而影響南韓對中國的情感與看法。

DW:我最後一個問題是關於日韓同盟。我們看到尹錫悅擱置歷史爭議,推動日韓同盟,也給了拜登面子,促成美日韓三方同盟關係。但在下一屆政府當中,是否可能只剩下美韓同盟,而沒有日韓同盟?

金艾倫(Ellen Kim):美日韓同盟與G7是目前最可行的合作框架。聯合國安理會已不再有效。無論川普的政策將如何影響美國對日及對韓同盟關係,對於美國來說,保持並維持這種三邊合作對美國的利益很重要。川普並未提及美日韓三方合作,但許多前川普政府官員都曾說過,維持三邊合作對美國很重要。我們還需要觀察川普的想法,這部分還沒有明確的跡象。

DW:那麼,反對黨如何看待日韓聯盟?他們想要保留它,還是因為歷史問題,他們可能不想保留?

金艾倫(Ellen Kim):我認為他們會嘗試稍微重新平衡。這也取決於日本在歷史問題上,願意做出多少行動,因為許多人認為日本一直非常消極,並沒有像南韓的尹政府那樣,做出足夠的回應。我認為這種情況,在一定程度上引起了越來越多的挫敗感與失望。因此,許多人認為日本需要多付出一些努力。

相关图集:七十年前的朝鲜战争

越过冷战下的三八线:1950年6月25日,朝鲜人民军越过38线向南部挺进,并在短短数天内控制了朝鲜半岛绝大部分地区,而这一突袭也宣告战争的正式开始。朝鲜战争历时37个月,据估计近450万人在战争中丧生。
战争之前:1910年起,朝鲜沦为日本殖民地。1945年二战结束后,朝鲜半岛陷入分裂状态:北纬38度线以北受苏联控制,38度线以南受美国控制。1948年8月大韩民国宣布建国。同年9月9日,金日成领导下的朝鲜人民民主共和国成立。
联合国的干预:在北朝鲜方面越过38线后,联合国在美国的迫切要求下,派遣军队支援韩国。该部队由20国组成,共4万人,其中美军人数为3万6千。联合国部队迅速扭转了此前的不利局面,很快就拿下了几乎整个半岛。
“仁川登陆”:1950年9月15日,美军将领道格拉斯·麦克阿瑟(Douglas MacArthur)指挥下的联军部队成功在西南部港口城市仁川附近登陆,由此切断北部的供应枢纽。不久后,联军重夺汉城,并在10月中旬控制了平壤。此时战争似乎已经接近尾声,但中国随后的出兵让局势再度生变。
毛泽东派兵入朝:中国于1950年10月中旬出兵,开始进入朝鲜只是少量支援力量。10月底,毛泽东开始大规模派遣“抗美援朝志愿军”参战,同年12月5日,中朝军队夺回平壤——这个冷战时期唯一曾被西方军队占领的共产主义国家首都。
麦克阿瑟失宠:1951年1月,中国(40万人)和朝鲜(10万人)组成的联合部队发起了大规模攻势,进一步击溃了联军。此后麦克阿瑟呼吁美国总统杜鲁门对中国使用核武器,他本人于1951年4月被调离。继任者是马修·李奇微(Matthew B. Ridgway)。
旷日持久的阵地战:1951年中期,朝鲜半岛南北部基本回到战前格局,此后南北双方陷入了两年激烈的阵地战。尽管和平谈判在1951年7月已经开始,战争一直延续到了1953年夏天。
两个体制间的战争:朝鲜战争被认为是第一场代表着东西方体制对抗的战争。支援韩国的部队大部分来自资本主义阵营的美国,支援朝鲜的则来自社会主义阵营的中国和苏联。
满目疮痍的朝鲜:自开战起,朝鲜战争中狂轰滥炸不断。三年时间里,联合国军对北部的空中袭击超过100万次,使用炸弹数量约45万吨,其中也包括凝固汽油弹。这给朝鲜带了极大破坏,几乎所有主要城市都被夷为平地。
伤亡人数:1953年联军部队从韩国撤退时,战争死亡人数已上百万。针对阵亡士兵数目,各种说法不一。分析估计,战争中身亡的有50万左右朝鲜士兵、40万中国士兵,以及4万联合国军——其中90%以上是美国士兵。
小而关键的转折点:早在战争仍在进行的1953年4月中旬至5月初,交战各方就进行了囚犯交换。南方交出七万五千名朝鲜人和六千七百名中国人;北方放回了一万三千五百人,其中包括八千三百名韩国士兵和超过三千七百名美国大兵。
停火但未实现和平:在1951年7月的停战谈判开始近两年后,交战各方终于签署了板门店协议:规定朝韩以北纬38度线为界,这也巩固了朝鲜半岛的分裂格局。尽管停火,但南北双方一直没有签署和平协议,也就是说,从国际法角度上两国仍处于战争状态。
朝韩间的无人区:尽管两国边界的门板店风景如画,直到今天,沿着三八线的250公里长、4公里宽的非军事区仍然受到士兵的严格把守,驻守在三八线两侧的朝韩士兵每天都处于对峙状态。

 

金艾倫(Ellen Kim)簡介:金艾倫是華府智庫戰略暨國際研究中心(CSIS)資深研究員,曾任韓國講座副主任,研究聚焦美韓關係以及美中兩國在印太地區的戰略競爭。

© 2024年德國之聲版權聲明:本文所有內容受到著作權法保護,如無德國之聲特別授權,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當行為都將導致追償,並受到刑事追究。

Original article: https://www.dw.com/zh/%E5%B0%88%E8%A8%AA%EF%BC%9A%E9%A6%96%E7%88%BE%E9%A0%98%E8%A2%96%E6%8F%9B%E4%BA%BA%E7%95%B6%20%E7%BE%8E%E6%97%A5%E9%9F%93%E5%90%8C%E7%9B%9F%E6%B7%BB%E4%B8%8D%E7%A2%BA%E5%AE%9A%E6%80%A7/a-710390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