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ue, 04 Feb 2025 05:33:44 GMT
上海天际线Zorazhuang | E+ | Getty Images
上月,在CNBC举办的”传递阿尔法”活动中,一位专家指出,亚洲的”新生资本市场”需要催化剂来启动。总部位于新加坡的风险投资公司Granite Asia的创始人兼高级管理合伙人Jenny Lee认为,增加亚洲上市数量的关键在于丰富产品、信息、基金经理以及优质发行人的供给。她提到,若能在该地区出现一个”IPO界的泰勒·斯威夫特”,即一家知名公司的上市,也将极大推动IPO市场的活跃度。
Lee对2025年私营企业的表现持乐观态度,尽管她认为2024年将是”艰难的一年”。她将这一潜在复苏归因于私营企业坚实的基本面和上市窗口的开启。Lee指出,2024年高利率环境下,美国、中国、香港及除日本和印度外的亚洲多个成熟市场的IPO窗口”相对关闭”。此外,2024年众多选举活动也增加了经济表现的不确定性。
与2023年相比,2024年亚洲的IPO活动进一步下滑。EY数据显示,交易数量同比下降35%,募资总额下降51%。尽管如此,亚洲地区仍有亮点。印度以327宗上市领跑主要IPO市场,日本和韩国分别以84宗和75宗紧随其后。
总部位于马来西亚的Gaia Investment Partners首席执行官兼联合创始人Serena Tan看好亚洲”高增长”领域,如健康科技和预防保健中的阿尔法机会。阿尔法在市场中指代超越预期的资本回报能力。Tan补充道,预计到2026年,医疗保健服务支出将达到2.3万亿美元。亚洲开发银行数据显示,到2050年,亚太地区四分之一的人口将至少60岁,预示着该行业的增长潜力。
与Lee同台发言时,Tan提到,亚洲基金今年将在黑石、KKR和EQT等机构的引领下,筹集300亿美元私募股权资金,其中大量资本可能流向印度和日本。然而,她强调,关注中国及全球动荡中涌现的机遇同样重要。全球动荡可能源于领导层更迭或技术突破,如美国总统特朗普的关税威胁和中国初创公司DeepSeek推出仅耗资数百万训练的人工智能模型。
Tan在接受CNBC单独采访时表示,私募市场资产(如私募股权和风险投资)相比公开市场波动较小,长期提供稳定回报。她建议投资者应贯穿企业从私有到公开的整个生命周期进行投资,以充分体验增长,这需要投资者在私募市场中有所布局。
Tan补充说,亚洲的此类私募投资根据投资策略、地域和行业不同,能提供10%至20%的稳定内部回报率。她指出,年收入超过1亿美元的私营公司有14万家,而同等收入的上市公司仅1.9万家,这一悬殊比例反映出当前企业若无需资本或曝光,上市益处有限。
Tan认为,亚洲私募股权市场的机会存在于各行业的中小市场参与者中,从废物回收企业到包装材料制造商均有涉及。
原文链接:https://www.cnbc.com/2025/02/04/asian-listings-need-a-taylor-swift-of-ipos-to-pick-up-expert-say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