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2-06T14:16:05.813Z
中国“战狼”外交官的代表人物之一卢沙野
(德国之声中文网)中国外交部发言人周四(2月6日)在例行记者会上证实,中国政府已经任命卢沙野大使接替吴红波大使,担任中国政府欧洲事务特别代表,协助协调处理涉欧事务。
中国外交部发言人郭嘉昆表示,卢沙野特别代表是资深外交官,熟悉欧洲情况。“相信他会积极履职,根据中国政府的指示和需要,协助同欧方开展沟通协调,促进对话合作,为中欧关系稳定健康发展作出应有的贡献。”
路透社指出,卢沙野的这一最新任命正值中欧关系处于转折点之际。随着跨大西洋关系日益紧张,以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为代表的对中国持强硬态度的欧洲领导人,已经显示出重新审视北京与布鲁塞尔关系的迹象。
本周,冯德莱恩在布鲁塞尔表示,欧盟与中国仍有进行建设性合作的空间,以寻找符合双方共同利益的解决方案。她说:“我认为我们可以达成一些协议,不仅能够解决现有问题,甚至可能拓展我们的贸易和投资关系。”
相关图集:中国“战狼外交”走向何方?
不再“韬光养晦”:北京近年来一改邓小平定下的韬光养晦外交基调。CNN曾报道指出,与过去几十年素来温和的中国外交官们相比,“战狼外交”是一种完全不同的类型。这些中国外交官不会发表冗长的声明,而是在推特和其他社交媒体平台上,对任何针对中国或共产党的批评进行直接回击。
有狼才有战狼?:“战狼外交“的说法,取自中国2015年上映、票房大获成功的电影《战狼》,影片民族主义情绪相当浓厚。中国的外交官们最初并没有否认这种表述。根据中国官媒央视报道,2020年5月,时任中国驻英国大使刘晓明曾表示,中国坚持走和平路线,然而因为世界上有“狼”,因此中国需要“战狼”来捍卫国家尊严。图为《战狼2》剧照。
中国外交部不高兴:中国外交部并不认同“战狼外交”的说法。2020年12月,时任外交部副部长乐玉成在一次论坛发演讲时表示,贴“战狼外交”这个标签,至少是对中国外交的误解。他说,中国从来就是礼仪之邦,以和为贵,从没有主动挑衅别人;“战狼外交”实际上是“中国威胁论”的又一翻版,又一个“话语陷阱”,“目的就是要让我们打不还手,骂不还口,放弃抗争。我怀疑这些人还没有从100年前的旧梦里醒来”。
战狼发言人:“战狼外交”代表人物之一是前中国外交部发言人赵立坚,其言论多次引发争议。比如2020年3月,他在推特上称可能是美军把新冠疫情带到了武汉。 “五眼联盟”外长发出针对香港问题的声明后,他在例行发布会上回应,不管他们长“五只眼”还是“十只眼”,只要胆敢损害中国的主权、安全、发展利益,小心他们的眼睛被戳瞎。他还曾发布一则抨击澳大利亚军人在阿富汗所谓战争罪行的推文以及虚假图片。澳总理莫里森表示,中国政府应该为这条推文感到羞耻。
战狼大使们:中国驻澳大利亚大使成竞业2020年4月威胁说,如果澳州政府继续推动调查新冠病毒源头(图为冠状病毒结构示意图),中国民众可能抵制澳大利亚的产品或者旅游。中国驻巴西大使杨万明则针对巴西总统博尔索纳罗的儿子指责中共“专制政权”的说法,在推特上称他去了一次迈阿密后“感染思想病毒”。
出使欧洲:美国媒体《政客》(POLITICO)2022年8月的一篇文章列举中国在欧洲的5位”战狼”外交官,包括中国政府欧洲事务特别代表吴红波、驻法国大使卢沙野、驻瑞典大使桂从友、驻英国大使郑泽光、驻德国大使吴恳(图)。
总领事打人事件:2022年10月16日,港人组织在中国驻曼彻斯特领事馆前举行抗议时与领馆人员发生肢体冲突,一名示威者被拖入领事馆院内,遭到殴打。英国政府对此提出严正交涉,警方也展开了调查。调查显示,参与暴力的人当中也包括中国驻曼彻斯特总领事郑曦原。12月,中方证实包括郑曦原在内的6名领馆工作人员被调离,但称之为正常人员调动,与打人事件无关。
告别“战狼”风格?:2023年一月,50岁的赵立坚卸下外交部发言人的职务,调任外交部边界与海洋事务司副司长。几乎与此同时,原驻美大使秦刚(图)接替王毅出任外交部长。一些政治分析人士认为,这些人事变动意味着中国有意改变过去几年树立起的“战狼”外交形象。但新外长上任后,锋芒不输前任。发言人面对国际媒体的态度也丝毫不见缓和。
大使的“个人观点”:2023年4月21日,中国驻法国大使卢沙野接受法国媒体电视采访时,质疑乌克兰对克里米亚半岛的主权以及苏联解体后独立的前加盟共和国的主权国家地位,并对记者出言不逊,引起国际舆论哗然。有关言论招致乌克兰、波罗的海三国的强烈不满。法国总统马克龙也批评此言“不当”。中国外交部随即澄清中方”尊重苏联解体后各加盟共和国主权国家地位”。中国驻法大使馆后来则声明称大使有关乌克兰问题的表态是个人观点,不代表官方立场。
节奏有点乱:路透社报道指出,中国的外交官在公开评论中越来越多地批评美国和西方国家的人权,传递的信息是,西方国家没有资格批评中国,而且中国受到西方国家更多的攻击。报道援引西方外交官说,中国的战狼外交”具有很强的防御性和应急性”,但效果适得其反,而且信息传递的受众并不明确,有点”乱了章法”。
多次发表极具争议的言论
然而,去年年底卸任的中国驻法大使卢沙野由于过去几年频频公开发表极具争议的言论,此番获得新的任命令外界大感吃惊。
2021年,卢沙野去信法国参议院友台湾小组主席里夏尔(Alain Richard),要求其取消访问台湾的行程。之后法国战略研究基金会学者邦达兹(Antoine Bondaz)在推特中批评卢沙野干预法国民主制度,不可接受。中国驻法使馆随即发推称邦达兹是“小流氓”,引发法国舆论哗然。法国媒体纷纷批评称中国外交“画风粗野”,是“战狼外交”。
2022年,卢沙野在接受法国媒体采访时曾说,“统一后,我们要进行一次再教育。我相信到那时,台湾人会再次支持统一”。
2024年,卢沙野另一次受采访时称“前苏联国家不具独立国家的主权地位”。此后,近80名欧洲议员在法国《世界报》共同发表公开信,呼吁法国外交部长科罗那(Catherine Colonna)应对卢沙野“无耻的攻击”采取行动,并要求尽快驱逐卢沙野。
(综合报道)
© 2025年德国之声版权声明:本文所有内容受到著作权法保护,如无德国之声特别授权,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当行为都将导致追偿,并受到刑事追究。
Original article: https://www.dw.com/zh/%E4%B8%AD%E5%9B%BD%E5%89%8D%E2%80%9C%E6%88%98%E7%8B%BC%E2%80%9D%E5%A4%96%E4%BA%A4%E5%AE%98%E5%8D%87%E4%BB%BB%E6%AC%A7%E6%B4%B2%E4%BA%8B%E5%8A%A1%E7%89%B9%E5%88%AB%E4%BB%A3%E8%A1%A8/a-71529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