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2-18T12:22:56.331Z
(德国之声中文网)特朗普在加拿大、巴拿马、加沙地区、格陵兰岛的言行,几乎不比为了占领乌克兰领土而编造出各种理由的普京更差。 他把拜登辛苦营造的地域政治稳定的结构,即台湾、日本、南韩和其他国家的合作关系,全部否定,以致于台湾在中国强大的军力面前陷入困境。
作为一个崇尚威权的政治人物,特朗普这次上台跟他第一任大有不同,他这次能够名正言顺地把所有的政府要职都给了对他忠诚的人,以致于特朗普的意志能得到几乎不打折扣的执行。
美欧危机
为了所谓的美国的利益,特朗普正在抛弃几乎所有以前的朋友和盟友。而这次慕尼黑的安全会议把各种关系,尤其是美国和欧洲的关系的尴尬推至到极点。 今天美欧关系的结局,冷静地来看,跟欧洲搭便车以及那种所谓的后现代幻想的心态确实有关。欧洲在安全问题上,没有自救的决心和能力,一直幻想着有美国帮着支撑下去。 在所谓的后现代幻想上,欧洲做的比美国民主党还激进,对难民问题一直是无所作为,甚至还以为是在拯救全人类。而这样便造成了如此多的由于难民的进入而带来的不同问题。
这就是这次美国副总统万斯为什么站出来教训欧洲人的背景。但更有甚者,美国政府不仅没有阻止马斯克支持德国右派的言论,相反,在欧洲的讲坛,万斯更是不顾欧洲的历史背景,对德国右翼的选项党AfD大肆赞颂,以致于万斯在结束他教训人的发言后,台下没有人鼓掌。
而在乌克兰战争问题上,特朗普已经斩钉截铁要兑现他的诺言,那就是尽快地结束战争。但他结束战争是以牺牲乌克兰为代价的,而且并没有详尽的计划,也不愿意跟欧洲和乌克兰商量。相反,华盛顿倒是很愿意跟俄罗斯商量。其主要背景不仅是因为特朗普对全世界威权政权本身有着“同情心理”,更主要的是,特朗普已经决定重新恢复俄罗斯地位,后者因为发动侵略战争而遭受孤立。而在处理乌克兰战争问题上,国际法早已不是特朗普考虑的事项。当然,特朗普也知道为自己的行为辩护,即所谓的从人道主义出发,早日终止流血牺牲。 但乌克兰不得不面临被曾是最大支持者的出卖。
北京的机会
回到北京的外交界,特朗普这种“吃相很难看”的外交,不少欧洲人不仅准备不足,也不知道如何对待。而正是这种困局才给中国带来的千年难遇的机会。 中国外交界现在热烈地在讨论的是,如何利用好这种局面,破除中国外交的困局,这也就不奇怪了。
中国外交的困局这几年来确实令习近平非常头疼。本来自己国民消费能力不足, 2024年中国人均财产净收入增长率跌至十年来最低,凸显房地产行业低迷对中国中产家庭的冲击。而习近平则希望通过他的“新质生产力”,发挥中国制造业的优势,把中国制造的产品推销到西方和其他各国。 但没想到在美国并不顺利,而今天“让美国再次伟大”的特朗普,更是用关税手段对来阻止来自其他国家产品的进入。而欧洲,本来是个喜欢“绿色”的地区,且对气候变化问题非常积极,但中国的绿色产品的进入竟然也被欧洲通过各种理由变得不顺畅。 而目前中国的外交,最终目的就是要帮助习近平政府解决现在的经济问题。 在美国那一方,一切会比拜登政府期间变得更不容易,但正是因为欧美之间的不欢,给中国接近欧洲提供了良好的机会。
台湾因素
当然,打破中国外交的困局还有其他一个重要理由。那就是,中国正加紧为习近平在任期间解决台湾问题,做好具体准备。而其中一项重要准备就是说服他国,一旦在中国武力拿下台湾后,能对其“事实”的默认。 据《经济学人》杂志报道,中国在武力夺取台湾问题上,已经获得了全世界近70个国家的默许。而欧洲今后对台湾问题的态度,更有举足轻重的作用。这在前不久,美国政府网站上故意删去了“不支持台独”字样后,说服欧洲就显得更重要。
我们注意到王毅和其他官员在慕尼黑安全会议上的表现。 首先,北京在官方场面强调“中国的回答是:我们要努力建设一个平等有序的多极世界”,倡导平等相待、尊重国际法治等等。这听上去似乎跟欧洲人的说法没有太大的分歧。而在具体事务上,北京这次甩出了一张牌,这可能使得欧美人一下子真的无法预料。
北京的许诺 – 好听但不好使
北京想出的策略就是,从侧面把欧洲的大门打开。 而这个侧面就是乌克兰。 北京知道,乌克兰在当今被特朗普出卖或者被贱卖的情况下,很容易接受外来任何一方的帮助。 尽管乌克兰对习近平领导的政府在以往三年内支持俄罗斯的政策非常不满,但乌克兰在当今的局面下不得不变得灵活机动。 在慕尼黑会议期间,乌克兰外长瑟比加和中国外长王毅会了面。中方在会面中第一次暗示,向普京施压以结束战争很重要。中国愿意对此作出贡献。并且,北京愿意在安全保障、援助、阻止普京以及投资乌克兰复兴等方面,承担责任。所谓安全保障也将具体地表现在派维和部队进入乌克兰。
实际上,别的并不令人吃惊,令乌克兰人意外的是,北京公开表示,向普京施压以结束战争很重要。 显然,北京在这里有点耐不住特朗普一个想把和平战果荣归自己的做法。所以,北京甚至向乌克兰违心地表示,有可能违背习近平最好的朋友的意愿,试图去阻止俄罗斯的战争。
但笔者担心的是,乌克兰人可能过度解读了。中国人喜欢说客气话,说了就忘,而在危难中的乌克兰却铭记在心。 北京不愿意看到华盛顿跟莫斯科暗地做交易,所以必须借目前美欧危机打破在欧洲的困局。
但问题在于,北京有多少能力兑现自己的诺言呢? 乌克兰人大概还没有忘记,中国于2013年曾经承诺在乌克兰遭到使用核武器的侵略或受到此种侵略威胁的情况下,向乌克兰提供安全保证。可是,到了2022年,这些保证的踪影何在?相反,普京在侵略乌克兰之前,还悠哉地访问了北京。
本文作者张俊华为德籍华人政治学者,在德国生活三十余年。他曾就读于德国法兰克福大学,并获得哲学博士学位。此后曾执教于柏林自由大学等高校。现为法国Ecole Universitaire de Management客座教授。
德国之声致力于为您提供客观中立的新闻报导,以及展现多种角度的评论分析。文中评论及分析仅代表作者或专家个人立场。
DW中文有Instagram!欢迎搜寻dw.chinese,看更多深入浅出的图文与影音报导。
© 2025年德国之声版权声明:本文所有内容受到著作权法保护,如无德国之声特别授权,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当行为都将导致追偿,并受到刑事追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