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2/25

 
      日本经济新闻(中文版:日经中文网)获悉,台湾电子大型企业鸿海精密工业向本田提出合作意向。鸿海为了强化纯电动汽车(EV)业务,正在探索与日产汽车的合作。寻求加上日产旗下的三菱汽车在内4家企业展开合作。
 
      鸿海内部相关人士透露上述消息。本田和日产2月13日终止了经营统合的磋商,但表示将继续在纯电动汽车和软件开发等业务方面开展合作。鸿海希望通过与日产存在竞争关系的本田的合作,力争在EV领域建立抗衡中国企业和美国特斯拉的新阵营。
 
      鸿海从2024年秋季前后开始在私底下探索参与日产的经营。正在与包括信托部分在内持有日产约36%股份的雷诺展开磋商。
 
      鸿海针对收购日产的猜测表示,不是收购而是合作。希望通过新涉足的EV设计和代工业务与日本汽车厂商展开合作。
 

 
      鸿海虽然在EV底盘和软件等方面具有优势,但在获取客户方面陷入苦战。鸿海认为可以为下一代汽车开发的高效化等做出贡献,如果与本田和日产等3家企业合作,将在亚洲构建强有力的EV供应链,成为开展全球业务的立足点。
 
      日产受北美市场销售低迷的影响,业绩疲软。在北美,EV市场面临逆风,混合动力车(HV)畅销,但日产未能推出混合动力车。鸿海希望通过构建包括拥有混合动力车技术的本田在内的合作关系,推动日产的经营重建。
 
      今后本田对鸿海提议的回复和日产的态度将成为焦点。鸿海一直寻求参与日产的经营,但由于部分日方人士对外资收购存有戒心,因此一直搁置直接谈判。
 
      本田的公关负责人针对鸿海的合作提议表示,“不是本公司发布的内容,不予评论”。
 
  鸿海未放弃参与日产经营
 
      鸿海向本田提出了合作方案,目标是加入包括日产汽车和三菱汽车在内的三家企业合作框架。鸿海首先将以EV为中心探索业务层面的合作,如果四家企业的合作能够实现,未来将有望发展为资本合作。
 
      鸿海之所以向本田提出合作方案,是因为并未放弃参与日产经营的计划。在本田和日产开始就经营统合展开协商之前,鸿海就已经开始在暗地里为参与日产的经营采取行动了。
   
      鸿海希望能在日产的EV全球推广方面提供协助。鸿海于2019年涉足EV领域,将其视为继智能手机代工之后的增长支柱,通过受托设计和制造EV的商业模式,向台湾市场投放了巴士和乘用车,但在全球推广方面陷入了苦战。
 
      原本有望成为鸿海客户的美国新兴EV厂商接连破产,鸿海判断失误的情况不断发生,导致原定2025年实现EV生产市场份额达到5%的目标令人担忧。
 

    
      日产采取的战略是优先在美国投放EV。本田则在美国推广混合动力车(HV)。如果鸿海能加入到包括拥有自主插电式混合动力车(PHV)技术的三菱汽车在内的合作框架中,将有望再次加快全球业务拓展步伐。
 
      虽然本田和日产的经营统合计划已经流产,但在EV开发等方面,包括三菱汽车在内,合作仍将继续。对于三家企业来说,鸿海的加入也有好处。
 
      本田和日产不仅在美国和中国等主要市场存在重叠,而且主力车型也十分接近,因此被认为很难通过相互补充来提高协同效应。日产多余的工厂设备和土地如何得到有效利用也是一大课题。
 
      鸿海加入后,包括汽车数字化在内的最新技术的投入被认为将更加容易。鸿海擅长利用多余的设备和土地,该公司打算将2016年收购的夏普的面板工厂旧址改造成数据中心。
 
   日产被降级
 
      日产的财务重组迫在眉睫。穆迪于2月21日将日产的评级下调至“Ba1”(相当于BB+)。这比被视为“投资级”下限的“Baa3”(相当于BBB-)下调了一个等级,成为“投机级”。评级展望维持“负面”。
 
      关于将日产降级的原因,穆迪解释称:“反映了由于商品竞争力下降导致的需求减少等带来的盈利能力下降”。预计到2024财年(截至2025年3月),最终损益将出现800亿日元的亏损(上财年盈利4266亿日元)。2024年4月-12月期间,汽车业务的纯现金收支预计为-5067亿日元。
 

 
      美国标普全球也在2023年将日产的评级下调至“BB+”。日产汽车业务的公司债到2025财年(截至2026年3月)将有5800亿日元到期,需要偿还。从2025年9月的15亿美元(约2300亿日元)五年期债券开始,偿还将进入高峰期。即使“投机级”能够借新还旧,利息负担也将加重。
 
      在汽车行业,比亚迪等EV领域的新兴企业也不断崛起,现有厂商越来越难以单独生存。日产社长内田诚在2月的财报发布会上也表示:“将积极探索新合作关系的机会”。
 
      需要新合作伙伴的还有本田。虽然与日产的合作仍在继续,但因双方的统合协商未能达成共识而留下了隔阂。如果鸿海加入合作框架,本田高层表示:“如果与日产的良好关系得以延续,合作将继续”。
 
      如果三方的合作得以实现,有可能发展到资本层面的合作。法国雷诺包括信托在内,持有日产约36%的股份。鸿海董事长刘扬伟强调合作是主要目标,但也承认与雷诺讨论了雷诺所持有的日产股份。
 
      围绕日产的动向越来越活跃。
 
   特斯拉也浮出水面
 
      英国《金融时报》(FT)2月21日报道称,包括日本前首相菅义伟在内的一个小组制定了美国特斯拉投资日产的计划。这一消息是在日产与本田的经营统合协商破裂后传出的。受此消息影响,在2月21日的东京股市上,日产股票一度比上个交易日上涨约13%。
 
      特斯拉首席执行官(CEO)埃隆·马斯克就FT的报道发文称:“特斯拉的工厂才是产品。(正在开发的无人出租车)Cybercab的生产线在汽车行业中无与伦比”。
 
  日本经济新闻(中文版:日经中文网)龙元秀明 台北
   

Original article: http://cn.nikkei.com/industry/icar/58099-2025-02-25-08-34-23.html?print=1

jpichib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