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3-26T15:33:06.348Z
(德国之声中文网)近来,中国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旨在提振经济的财政措施,包括提高预算赤字,目的是实现5%年度经济增长目标。此外,中国央行也承诺,将在适当时候下调利率,向经济界注入更多资金。
同时也是中国央行顾问的北大教授黄益平在博鳌论坛期间对路透社表示:“在宏观政策方面,仍有很大的运作空间。”他表示,宏观政策有助于解决周期性问题,而一系列结构性问题则需要在未来逐步解决。黄益平说,政府在近期出台的一系列举措之外,还需要推行一些改革步骤,比如增加民众收入和信心,以促进消费。
中国经济改革协会主席彭森周二(3月25日)也在博鳌论坛上表示,中国应采取措施,2035年时将消费在国内生产总值中的占比从目前的约55%提高到70%,以缩小与发达国家之间的差距。
彭森认为,扩大结构性改革,包括对制度框架、收入分配、财政和税收系统的变革,将有助于促进消费。 中国的政策制定者将拉动内需,尤其是刺激消费作为今年的首要任务,希望通过拉动内需来部分抵消特朗普政府关税政策对中国出口业的影响。出口一向是中国经济的重要引擎。
黄益平还在论坛上表示,全球化已经使许多亚洲经济体受益,但可能会被逆转。他说:“过去半个世纪或更长时间里,许多最成功的经济体,比如中国等东亚国家,都受益于全球化,但美国主导的全球化确实存在被逆转的风险。”
博鳌论坛普遍被视为亚洲版的瑞士达沃斯世界经济论坛,本年度的博鳌论坛于周二至周五在中国海南省举行,共有来自6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约2000名代表参加大约50场论坛活动。
(路透社)
DW中文有Instagram!欢迎搜寻dw.chinese,看更多深入浅出的图文与影音报道。
© 2025年德国之声版权声明:本文所有内容受到著作权法保护,如无德国之声特别授权,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当行为都将导致追偿,并受到刑事追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