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丁談川普格陵蘭野心 願與美合作開發北極


2025-03-28T04:58:30.090Z

在北極圈,主要的競逐勢力包含俄羅斯、美國、丹麥、挪威和加拿大。中國近年也展現出興趣。

(德國之聲中文網)週四(3月27日),俄羅斯總統普丁赴位於北極圈的港口摩爾曼斯克(Murmansk)參加政策論壇,回應了美國總統川普獲取格陵蘭的野心,稱這並不令人意外。

「美方對格陵蘭的計劃是認真的,有長期的歷史根源。」普丁說,美國早在19世紀就考慮過控制格陵蘭,到了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後也曾提議向丹麥購買該島。「很顯然,美國會繼續以系統性的方式,在北極圈推進其地緣政治、軍事和經濟利益。」

川普多次表示要得到格陵蘭,甚至不排除以武力奪取。

值得注意的是,普丁稱格陵蘭問題「跟俄羅斯沒有關係」;談及地緣政治角力時,普丁也並未像過去在拜登時期一樣強烈批評美國,反而釋出有意跟美國合作的訊號。

普丁表示,若在北極推動國際合作專案,或許「對俄國友好的西方國家」也可以參與,「我相信啟動這類專案的時機一定會到來」。上個月,俄國直接投資基金的主管德米特里耶夫(Kirill Dmitriev)曾稱,俄美之間應該共同開發能源,包含在北極圈。

對俄國而言,在北極跟美國合作,可能有助於讓俄國不再被國際冷落。自2022年俄羅斯侵略烏克蘭至今,俄國遭國際制裁,運送北極油氣的渠道受阻,不得不從歐洲轉向亞洲市場,特別是中國。去年,從俄羅斯港口經北方海路運往中國的石油運輸量,增加了四分之一。

隨著全球暖化、大片北極冰層融化,創造出開採礦產資源、開發新航道的新機會。中國也展現出對這方面的興趣,主張「中國是北極事務的重要利益攸關方」,積極投入研發資金探索極地,並與俄國合作開發北方海路。在西方制裁之下,俄羅斯尋求向中國輸送更多油氣;中國則尋求一條替代航線,以降低對馬六甲海峽的依賴。

針對北約,普丁則表達憂慮,質疑該組織整體而言把北方極地描述成「可能發生衝突」之地,而新加入的芬蘭和瑞典也參與其中。普丁聲稱「俄國從未在北極對任何人構成威脅」,但會繼續追蹤局勢發展,並加強在該區的軍事部署、建造更多破冰船、擴建俄國港口。

美國的態度如何?

美國過去多次對俄羅斯在北極圈的勢力擴張提出示警,例如2024年曾發布北極戰略,提到俄國近年來重啟、改建了許多蘇聯時期的軍事基地和機場。對於中俄之間的北極合作,美方當時也表示憂慮,並指出中俄曾在阿拉斯加海岸附近舉行聯合演習。

不過,川普上任後,美國開始修復跟俄國的關係,美國官員也提到兩國合作的可能性。川普的特使維特科夫(Steve Witkoff)上週在莫斯科會見普丁,隨後受訪時稱:「誰不希望世界可以變成讓俄羅斯跟美國能合作,做一些好事?想想怎麼整合北極圈的能源政策、共享海上航道,或許一起運送液化天然氣(LNG)到歐洲。」

就在普丁的北極談話前一天,川普再度強調格陵蘭對美國的國安至關重要:「我們需要格陵蘭,全世界、包含丹麥,也需要讓我們來擁有格陵蘭。」

對於川普的言論,丹麥國防部長波爾森(Troels Lund Poulsen)強硬表示反對:「美國以為他們可以決定丹麥領土、包含格陵蘭的未來,但我們不會容忍這樣的事。」

不論是丹麥政府,還是格陵蘭當地居民,都不滿川普政府對格陵蘭的野心。週五(28日),美國副總統萬斯夫婦將造訪格陵蘭的美軍基地;事實上,萬斯的妻子原定行程還包含歷史文化景點,但行前就遭遇強烈反彈,不得不調整計劃。

(路透社、美聯社、法新社、《金融時報》等)

DW中文有Instagram!歡迎搜尋dw.chinese,看更多深入淺出的圖文與影音報導。

© 2025年德國之聲版權聲明:本文所有內容受到著作權法保護,如無德國之聲特別授權,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當行為都將導致追償,並受到刑事追究。

Original article: https://www.dw.com/zh/%E6%99%AE%E4%B8%81%E8%AB%87%E5%B7%9D%E6%99%AE%E6%A0%BC%E9%99%B5%E8%98%AD%E9%87%8E%E5%BF%83%20%E9%A1%98%E8%88%87%E7%BE%8E%E5%90%88%E4%BD%9C%E9%96%8B%E7%99%BC%E5%8C%97%E6%A5%B5/a-72065101

jpichiban

您错过了

深度解析:中国着力提升公众对运动损伤的认知 随着全民健身战略的深入推进,中国正通过多维度举措提高民众对运动损伤的预防意识。国家体育总局最新数据显示,2023年全国运动医学门诊量同比增长27%,凸显运动伤害防治已成为健康中国建设的重要议题。 在政策层面,《全民健身计划(2021-2025年)》首次将”运动防护知识普及率”纳入考核指标,要求到2025年实现重点人群覆盖率达80%以上。北京体育大学运动医学教授指出:”我们正在建立从社区到专业机构的四级防护网络,重点加强青少年和老年群体的运动风险评估。” 科技赋能成为新亮点。国内多家三甲医院已上线AI运动损伤预警系统,通过可穿戴设备实时监测13项生物指标。某运动APP最新版本新增”智能防护教练”功能,可根据用户体质数据自动调整训练方案。体育产业分析师表示:”运动防护产品市场年增速已超过40%,预计2025年规模将突破300亿元。” 教育系统同步发力。教育部将在2024年秋季学期起,要求全国中小学体育课增设”运动安全模块”,编制针对不同年龄段的防护手册。上海某重点中学的实践显示,系统化教育使该校运动伤害发生率下降43%。 专家建议,公众应掌握”运动防护三原则”:充分热身占训练时长20%、强度控制维持最大心率60-80%、针对性补充电解质。国家运动医学中心提醒:”常见跑步损伤预防需要重点关注跑姿矫正和恢复周期,建议每周增量不超过10%。” 随着2025年成都世界运动会筹备工作启动,中国正将国际赛事经验转化为大众运动防护标准。这种自上而下的防护体系构建,标志着我国全民健身事业进入科学化发展新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