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座评论: “长和”交易告终的两种可能结局

张俊华
2025-03-29T14:48:55.620Z

张俊华:有关巴拿马运河,特朗普认为现在就是被中国控制着。所以美国必须夺回这个控制权。

(德国之声中文网)特朗普重回白宫,发誓要重建美国的制造业,但他自己也知道,制造业真的要回美国,并非一朝一日就能完成的。而这样很可能无法使特朗普展现自己在任时的成就。于是,他决定用一切方式,来占据他国资源和掌控更多的基础设施如港口和航线等。 因为这种资源,只要凭着美国现有的霸权政策和他敢于违规的行为,即刻得到的几率很大。

特朗普“走捷径“带来的压力

他在上台不久,便开始把巴拿马、加拿大、格林兰等地作为他攫取的目标。 当然,他对他的做法,总有一个借口。如巴拿马,他认为现在就是被中国控制着。所以美国必须夺回这个控制权。正是在这个背景下,美国国务卿在2月1日去了巴拿马,而巴拿马政府也挺“配合”的,即刻宣告退出中国的一带一路的合作。

作为香港闻名的贸易企业家和投资者,李嘉诚在特朗普上台前就开始准备出售23个国家的43个港口,因为这些港口并不赚钱。但现在特朗普对巴拿马的虎视眈眈言行,更是促使了他要及时脱身,尽管原本长和旗下子公司和记港口与巴拿马政府协议,拥有港口营运权至2047年。于是便出现了下面戏剧性的一幕:

美国总统特朗普3月4日在国会联席演说中,重申美国要收回巴拿马运河。他还提到,一家美国公司已经宣布计划买下巴拿马运河的两个港口。这家公司,就是著名的股权投资和资产管理公司贝莱德集团 (Black Rock)。

3月4日深夜,香港首富李嘉诚旗下的长江和记实业有限公司(“长和”)宣布,与由贝莱德牵头的财团达成原则性协议。整个交易涉及228亿美元。

北京非要阻止交易不可

显然,李嘉诚在决定做这个交易之前,并没有“请示”习近平的中央,但也不完全排除,习近平可能在这笔交易之前已经了解到此事,那时的习近平正忙着中国的所谓的两会的事,暂时无法脱身。

所以两会刚结束,他便大发雷霆,以致于香港的大公报以及后来的中国媒体,铺天盖地用极端粗暴的语言来痛骂李嘉诚。官方试图用这种威吓来逼迫他中止该交易的进行。最近这几天,中方的策略显然有了调整。首先一改以往批李嘉诚是卖国等,官方公开表示不能接受外方的胁迫手段。这样,等于把矛头直接指向了特朗普而不是李嘉诚。但同时,中央决定由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出面对其交易进行反垄断调查。

为了增加对李嘉诚家族的压力,习近平已经下指示,不准以后中国的国企跟李家族发展商务。这暂时不包括现有的商务合作 。最后,官方有意跟黑石集团, 即贝莱德集团的竞争者示好,暗示如果不听从北京的话,那在中国的生意就不好做。 而贝莱德在中国的巨大利益是众所周知的。 

在这种情况下,本来要在4月2日签署隔离协议的李嘉诚不得不暂停该项目。而到7月交易最后一天到来之前,中共与李嘉诚、买家以及最终跟美国政府的争斗扑朔迷离。 

很显然,在特朗普和习近平之间正在进行一场拔河赛。尽管这场赛局尚未有定论,而重要的是,我们必须从不同的角度去考察这次拔河的性质。

张俊华:李嘉诚(左一)现在已经尝到习近平给他带来的苦头了:他手下的4家公司包括长和的市值现在已经蒸发的港元超过781亿元。

李嘉诚和习近平之间的化学

首先是李嘉诚跟习近平的个人关系。 众所周知,李嘉诚从改革以来跟以往的中共领导的关系还是比较密切的。那时,由于他对中国改革开放的支持,成了中国官方的座上宾。但到了习近平时代,情况便不一样。据说,李嘉诚在习近平刚上台时,特意去北京,希望见他。但习近平不予理睬。于是,在2015年,他便决定从中国撤出他在中国的资产。

于是,2015年中国官方舆论还是发出了“别让李嘉诚跑了”的怒吼。 李嘉诚后来对香港的民主运动,显然也没有符合习近平的全力支持中央的期待。2018年,习近平邀请了香港的大咖们参加大陆的改革开放四十周年大会,但就是没有邀请李嘉诚。总之,习近平跟李之间的化学没有发生任何作用,这是肯定的。当然,李嘉诚并非像有人描述的那种喜欢对抗的人。在此之后,他依然在中国高科技投资不少,并也国内捐献了不少资金。

李嘉诚很可能屈服压力

从法理上来看。首先,李嘉诚全家都获取了加拿大国籍。一般估计李嘉诚现在也不在香港居住。而李嘉诚旗下的长江和记实业有限公司是在英國海外屬地的開曼群島註冊的。 这样,即便香港或中国大陆要干涉,法理上似乎也没有这个管辖权。 再则,李嘉诚本人已经不具体操纵该公司,而是由他的长子李泽钜负责。但一个事实是无法回避的。即李嘉诚的长和公司的办公地点在香港,也就是说所有材料文件均在那里。 况且,长江和记12% 的收入来自内地和香港。且李家还拥有中国香港的护照。正是因为这样,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才以“保护中企(即长和公司)的利益”为名,来进行所谓的反垄断调查。

为了施加更大的压力,港府专门派了一些人去了长和公司的办公楼。这不禁使人想起2021年港府警察包围黎智英苹果报社的情景。同时也使人想起2018年,当加拿大按美国的要求扣留了华为的孟晚舟,习近平的极度反应,当时,两个加拿大人莫名其妙地被中国官方当成了人质关押。

在上面的压力下,长和的交易更有可能的结局是李嘉诚不得不屈服北京的意志。放弃该交易。而如果是这样,那意味的李嘉诚集团为了政治不得不做一笔亏本的生意。且不说要付给买家高昂的补偿金,甚至还不得不接受由中央指定的一家企业用所谓的投标形式用更低的价格来购买。但这样做,李嘉诚似乎多少保住他跟以习近平为首的中共的关系。实际上,李嘉诚现在已经尝到习近平给他带来的苦头了:他手下的4家公司包括长和的市值现在已经蒸发的港元超过781亿元。 

而另一种结局可能性则更小:即李嘉诚不顾一切,使得交易照样进行。而如果这样,习近平政府尽管在外企和民企不会留下太好的印象,但李嘉诚和买家双方等于跟北京闹翻了,他们不得不放弃以后它们跟中国有关的生意。 

总之,这场拔河比赛并非简单的拔河。最终还是两个经济大国对世界海运河道等资源的竞争。李嘉诚和贝莱德集团成了双方的棋子。而这种竞争只是刚开始。而习近平似乎很有信心赢得这次竞赛,因为他认为特朗普撑不了多久,顶多四年时间。 

本文作者张俊华为德籍华人政治学者,在德国生活三十余年。他曾就读于德国法兰克福大学,并获得哲学博士学位。此后曾执教于柏林自由大学等高校。现为法国Ecole Universitaire de Management客座教授。

DW中文有Instagram!欢迎搜寻dw.chinese,看更多深入浅出的图文与影音报道。

德国之声致力于为您提供客观中立的新闻报导,以及展现多种角度的评论分析。文中评论及分析仅代表作者或专家个人立场。

© 2025年德国之声版权声明:本文所有内容受到著作权法保护,如无德国之声特别授权,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当行为都将导致追偿,并受到刑事追究。

Original article: https://www.dw.com/zh/%E5%AE%A2%E5%BA%A7%E8%AF%84%E8%AE%BA%EF%BC%9A%20%E2%80%9C%E9%95%BF%E5%92%8C%E2%80%9D%E4%BA%A4%E6%98%93%E5%91%8A%E7%BB%88%E7%9A%84%E4%B8%A4%E7%A7%8D%E5%8F%AF%E8%83%BD%E7%BB%93%E5%B1%80/a-72082874

jpichib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