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斯克:特朗普的改革急先锋为何或将退场?

Andreas Noll
2025-04-05T13:59:38.167Z

白宫上演特斯拉销售秀,特朗普与马斯克展现密切关系。

(德国之声中文网)据美国媒体报道,亿万富翁、作秀高手和政府顾问马斯克即将退出由特朗普设立的“政府效率部”(DOGE)。特朗普据称已在一次内阁会议上暗示了马斯克的离场。他今后只会发挥“辅助性作用”。不过,白宫方面则予以否认——官方尚未做出任何决定——而马斯克则称这是“假新闻”。

可以确定的是,马斯克的角色从一开始就带有时间限制:作为所谓的“特别政府雇员”,他每年最多只能为政府工作130天,在事先获得豁免许可的前提下,可不受更为严格的道德规范或透明义务(例如详细披露资产和收入)的约束。然而,迄今为止并无公开证据显示他获得了这一许可。最迟到六月初,马斯克便即将触及这一时间上限。因此,他正式离开“政府效率部”似乎只是时间问题——况且,近期的民调显示,马斯克在美国民众中也越来越具有争议性。如今,大多数人已经反对他所推行的激进改革路线。

表面关系密切 背后暗流涌动

马斯克不仅仅是顾问——他几乎成了总统的“影子人物”。在特朗普身边,几乎没人像他那样如此高调而颇具影响力。无论是在椭圆形办公室、国事访问期间,还是周末的高尔夫场上,特朗普出现的地方几乎都能看到马斯克的身影。特朗普甚至让特斯拉新车型在白宫草坪上亮相,为这家经营遇阻的公司进行政治背书和形象宣传。

白宫内阁会议上也能见到马斯克的身影。

然而,在这表面互相吹捧的背后,早已有暗流涌动。共和党内部的批评声音近来愈加强烈。美国国务卿鲁比奥(Marco Rubio)和前总统顾问班农(Steve Bannon)批评马斯克风格自我中心、过于张扬。然而,柏林“科学与政治基金会”(SWP)的洛曼(Sascha Lohmann)并不认为特朗普和马斯克之间存在破裂,他分析道:“马斯克确实偶尔会遭到特朗普的批评——他被提醒要更谨慎地行事。但在基本方向上,两人一直意见一致,那就是要以激进手段削弱行政国家的力量,甚至远远超出宪法的界限。”

DOGE:一场激进的改革实验

“政府效率部”是特朗普对其竞选承诺“抽干华盛顿沼泽”的回应。他借助马斯克这一盟友,后者以其企业家式的做法,承诺推动激进改革。在极短的时间内,马斯克就实施了大刀阔斧的措施:联邦机构裁撤超过2万个职位,另向7.5万名员工提供自愿离职补偿。结构重组也在筹备中,例如将美国邮政(USPS)纳入商务部管理。而目前最令人哗然的激进改革措施是,关闭美国国际开发署(USAID)这个负责对外发展援助的国家机构

早在2月7日,USAID原总部大楼的名称标识就已被摘下。

与此同时,一些关键的行政流程也被迅速推进数字化改革,其中包括一个颇具象征意义但也备受争议的项目——将宾夕法尼亚州的退休金档案以及超过27万名联邦公务员的工资发放系统全面数字化。“政府效率部”宣称,通过这些改革已经节省了超过1000亿美元的开支。但这一数字尚未经过独立审计,多家媒体的调查也已发现官方数据存在明显出入。

美国问题专家洛曼指出,这种做法虽然高效、迅速,但也存在风险,因为“传统的监控机制被系统性地绕过”。

马斯克政治活动引发特斯拉股价暴跌

除了担任政府顾问之外,马斯克在总统当选后也继续活跃于政治捐款领域。他最近刚刚为威斯康星州最高法院的共和党候选人提供了2000万美元的资助——但最终未能奏效,民主党成功动员选民,很大程度上就是以马斯克作为反面宣传的对象。

马斯克本人也越来越明显地感受到政治参与所带来的压力。特斯拉第一季度的营业额下降了13%。而在马斯克即将离职的消息传出后,特斯拉股价迅速回升,这也反映出,他的政府角色已成为其企业经营的一大负担。

3月底,马斯克现身威斯康星州竞选活动,继续活跃于政坛。

没有马斯克的DOGE与没有DOGE的马斯克

特朗普曾多次表示,即使没有马斯克,“政府效率部”也会继续存在。他同时也淡化了马斯克的重要性,指出各联邦机构本身才是真正负责节约开支的主体。

马斯克在可能卸任后将何去何从,目前外界尚不清楚。他很可能会先把重心重新放回到自己的企业上。不过,他继续参与政治的可能性也不能完全排除。柏林“科学与政治基金会”的洛曼认为,马斯克很可能仍将活跃于政界,因为他“善于在自由主义者与国家保守派之间灵活游走”。

作为一名“颠覆式改革者”,马斯克在短短几周内就在美国政坛留下了深刻印记。他动摇了国家核心机构,并加剧了政治分裂。对特朗普而言,马斯克及其捐款曾是重要的支持力量。但目前至少已有迹象表明,这段联盟从长远看可能会转变为总统的一种政治负担。

DW中文有Instagram!欢迎搜寻dw.chinese,看更多深入浅出的图文与影音报道。

© 2025年德国之声版权声明:本文所有内容受到著作权法保护,如无德国之声特别授权,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当行为都将导致追偿,并受到刑事追究。

Original article: https://www.dw.com/zh/%E9%A9%AC%E6%96%AF%E5%85%8B%EF%BC%9A%E7%89%B9%E6%9C%97%E6%99%AE%E7%9A%84%E6%94%B9%E9%9D%A9%E6%80%A5%E5%85%88%E9%94%8B%E4%B8%BA%E4%BD%95%E6%88%96%E5%B0%86%E9%80%80%E5%9C%BA%EF%BC%9F/a-72150004

jpichib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