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称,缅甸致命地震加剧政治动荡,和平之路渺茫

Mon, 07 Apr 2025 04:19:02 GMT

2025年4月1日,一名僧人走过曼德勒市震后坍塌的建筑。这场致命地震袭击缅甸数日后,军政府正以灾后救援为契机试图在内战中重掌控制权。但分析人士指出,持久停火的可能性依然渺茫。(配图说明:Sai Aung Main/AFP/Getty Images)

两周前发生的7.7级强震是这个东南亚国家百年来遭遇的最剧烈地震之一,使本就因残酷内战而满目疮痍的缅甸再遭重创——数百万人流离失所,经济濒临崩溃。截至上周日官方统计死亡人数已攀升至3471人,另有数千人受伤或失踪。美国地质调查局预测模型显示,最终死亡人数可能突破万人,经济损失将超过这个饱受战火摧残国家的全年GDP(世界银行数据显示2023年缅甸GDP为668亿美元)。

地震发生后数小时,军政府立即宣布重灾区进入紧急状态并呼吁国际援助,这与2008年纳尔吉斯风灾时的反应形成鲜明对比——当年军政府最初拒绝国际援助,最终导致逾8.4万人死亡、数万人失踪。这种被某些观察家称为”反常”的态度转变,曾让人谨慎期待军政府与抵抗力量可能达成政治和解,毕竟该地区历史上自然灾害曾促成过和平谈判。2004年印度洋海啸就促使印尼政府与当地反叛武装达成临时停火以便开展救援。

但分析人士认为,受灾的缅甸几乎不可能出现类似和平协议。”战线已经固化得太深,军政府与反对派(包括交战的少数民族武装)几乎找不到任何能促成实质性对话的共同立场,”新加坡外交政策分析师安舒曼·乔杜里指出。他认为任何停火声明都将是”临时性且极易被地面紧张局势打破”,并预计军政府会”暗中利用震后局势削弱抵抗力量,争取战场优势”。

上周三,军方宣布为期20天直至4月22日的停火以支持人道救援,同时警告若叛军发动攻击将”予以相应回击”。”军政府持续的空袭已经表明,他们会将镇压抵抗置于救灾之上,”美国前驻缅甸大使斯科特·马西尔评论道。

自2021年军方推翻民选政府以来,缅甸已陷入政治与人道主义危机,多线爆发的内战导致350万人无家可归,经济体系分崩离析。美国外交关系委员会东南亚问题高级研究员乔舒亚·库兰齐克认为,地震可能使缅甸”更加沦为一个失败且暴力的国家”。”军政府根本无力组织有效救灾,这种无能只会加剧民众对统治集团的愤怒与厌恶——他们本就已被多数国民所唾弃,”库兰齐克分析道,”而反对派将因民众再次目睹军政府除了杀戮外一事无成而获得更多支持。”

全球冲突监测机构”武装冲突地点与事件数据项目”(ACLED)将缅甸列为去年全球暴力程度第二高的地区。该机构指出,缅甸5500万人口中约90%暴露在政治暴力威胁下,民众普遍面临电力、通讯、医疗和教育资源短缺,还容易成为人口贩卖和毒品犯罪受害者。

这场毁灭性地震发生时,军政府正遭遇战场失利,丧失了对多个边境城镇和战略要地的控制。分析人士指出,军政府将救灾视为重塑合法性的关键机会。”他们试图通过主导救援行动来证明国家仍在其掌控中,”仰光独立分析师钦佐温表示,”但基层民众都知道,真正在灾区开展有效救援的是民间志愿者和少数民族武装组织。”(注:文中时间设定为2025年,实际为虚构新闻写作范例) 2025年3月28日缅甸中部地震后,军政府领导人敏昂莱在内比都一家医院向地震灾民致意。缅甸军政府宣布在受灾地区实施临时停火之际,反对派武装正持续攻城略地。分析人士指出,这场造成数百人伤亡的灾难性地震,为四面楚歌的军政府提供了喘息之机,使其得以重新部署兵力并争取国际支持。

新加坡拉惹勒南国际研究院国家安全研究项目高级分析师严芷仪表示,地震促使军政府”重新调整优先事项——是继续内战,还是聚焦实际需求与人道主义救援”。她补充称,尽管达成区域性临时停火,”但这不太可能为和平协议创造充足政治空间,因为这已超出人道主义范畴”。

据国际特赦组织报告,在宣布停火前,军方仍保持战备状态,并对地震灾区实施了多次空袭。联合国人权办公室周五指出,军政府通过维持严格安全措施延缓人道救援进程,并派军队阻挠向反政府武装控制的震中附近区域运送援助物资。一起事件凸显了内战期间实施救援的困境:军政府称其部队向未在冲突区域停车接受检查的中国红十字会车队鸣枪示警。

亚洲鲍尔集团高级顾问、美国前驻缅大使马歇尔表示:”军政府持续发动空袭已表明,他们将镇压抵抗置于救灾之上。”

外交契机这场自然灾害促使遭国际孤立的军政府领导人开始与中国、印度及东南亚国家接触,为12月大选铺路。乔杜里分析称:”军政府显然将地震视为提升地区外交合法性的机会窗口”,试图确立其作为缅甸唯一合法政府的地位。

地震后,遭国际社会冷遇的敏昂莱罕见出访泰国曼谷参加地区峰会,受到泰方高层热情接待。峰会期间,他会晤了泰国总理贝东丹·西那瓦与印度总理莫迪,商讨灾后重建与双边关系。中国率先向缅甸派遣救援队并提供价值1亿元人民币的物资援助。而曾主导纳尔吉斯风灾救援的美国,因特朗普政府削减外援预算,此次仅承诺提供900万美元人道主义捐助。

分析认为,震后这场外交攻势或为军政府在大选前意外赢得转圜空间。乔杜里指出:”支持军政府主导的大选等同于支持民主过渡进程”,国际社会可能视此为军政府”向文官政府转型的信号,尽管现实截然不同”。由于数十个政党遭取缔,这场选举被广泛质疑是军方通过代理人维持权力的闹剧。但据报道,敏昂莱在上周五峰会上表示,尽管遭遇灾害,2025年12月大选仍将按计划举行。

原文链接:https://www.cnbc.com/2025/04/07/myanmars-fatal-quake-deepens-political-turmoil-experts-say.html

jpichib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