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4-15T14:09:56.046Z
(德国之声中文网)显然,特朗普希望习近平主动给他打电话,他已多次这样表示。在我看来,特朗普对中国征收34%的对等关税后进一步加码提到145%的水平,并非是因中国宣布对等反制措施让他非常生气,乃是习近平没有在和他通话的情况下就径直反制,让他有些反应不及,感觉作为美国总统的面子挂不住。在特朗普的认知里,美国是最强大的国家,他又是有史以来最强大的美国总统,只要祭出关税手段,包括中国在内的所有国家统统会被吓到,从而打来电话向他“求饶”,怎么敢对美国也加征对等关税?因此,他一直在等“好朋友”习近平来电通话,双方谈判。如果习打来电话,表明在世界两大强权领袖之间,他的气势要压过习,自尊心于是得到满足,他也许可以“大度”将中国的对等关税也延迟90天。可他没有等来习的电话,却是对等反制,让他有一种受挫感。故后来两次提高中国的关税,明显带有意气用事的报复成分。
那习近平为什么不给特朗普去电?也是面子问题。在舆论把谁主动打电话解读成谁就认输的条件下,习无论如何不会给特朗普打热线电话。
双方在面子上都输不起
外交上,两国领导人的电话,通常是遇到一些事务需要直接商谈,或需要了解对方对某些问题的看法,但又不能马上会面,就采用打电话的方式进行沟通交流。如今这已成了一种流行方式。不过,中国领导人主动给外国领导人打电话的情况还是不多见,一般是应约通话。比如,特朗普在当选总统后,1月17日,习应约同他通话,这是双方第一次也是迄今为止的唯一通话。在这次通话中,习提到,希望中美关系在美国总统新任期有一个好的开始,愿推动中美关系在新的起点上取得更大进展。习或许预感到中美经贸关系接下来会有大麻烦——在竞选期间,特朗普曾放话要对中国征收高达六成的关税,于是特别讲到了经贸问题,指中美经贸关系的本质是互利共赢,对抗冲突不应是双方的选择。
事情果不其然,被习言中,特朗普对中国征收的对等关税超出中方预期,北京的对等反制也超出美方预期,双方在面子上都输不起,在经历三次循环加征后,形成了目前这种145%&125%的恐怖平衡局面。
表面上,由于中美贸易的不对等,美方在此轮关税战中,看似占上峰。但考虑特朗普是对全球加征对等关税,虽然眼下对除中国之外的所有国家有一个90天的谈判期,可加征关税的举动带来的破坏效应已经形成,联动到了美股、美债和美元汇率出现异常波动;另外,美国过去几年一直处于高通胀,加征关税无疑会进一步推升通胀预期。中国的情况则很不同,这几年是苦于通缩。尽管高关税接下来可能会恶化中国的经济状况,让大批外贸企业倒闭,失业加剧,可这些并不会马上显现。这使得短期内承受关税更大压力的似乎是美方,而非中方。华盛顿日前豁免电子和半导体产品的关税表明了这一点,也就增加了中方和美方打关税战的信心。
市场评判,关税战持续一段时间,双方最终要坐下来谈判。问题在于,这个“一段时间”,到底多长,而且即使谈判达成协议,已经加征的关税,也不可能全部取消。所以,中长期看,双方谁的承压能力更强,在关税战中受到的损害更小,取决接下来双方的应变状况。站在北京的角度,明知关税会对中国经济造成极大冲击,仍不妥协,除了所谓的“面子”问题,亦是有很大可能会倒逼多年来推而不动,或根本无心去推动的经济结构转型和经济改革,有一个大的进展,使中国经济由长期依赖投资和出口真正转向依靠内需特别是消费,建立一个消费主导的经济体系。倘若如此,特朗普的这次关税战,对中国就起到了大作用。
等来习近平的电话 决无可能
当然,中国经济会不会有此转型,眼下还不能十分肯定,但似乎有迹象显示这一点。这也从一个侧面说明北京在特朗普关税大棒的咄咄逼人下不愿退让的原因。可以肯定,这种状况下,习不会主动打电话给特朗普。未来几月是否有可能,要看关税战对双方的破坏效应。从特朗普的表态来看,他不太看重双方政府已有渠道的接触,而更重视领导人之间的私人友谊、直接沟通,他到现在也不愿批评习,表明他一直在等后者的电话。换言之,只有习打来电话,特朗普才会同意双方政府谈判解决关税争端。
而中国外交部驻港公署已表示,美方妄图挥舞关税大棒逼迫世界各国打电话认输的野蛮人,永远不要指望等到中国的电话,言下之意,特朗普如果不放弃施压,平等对待中国,要想等来习近平的电话,决无可能。
北京对中美相处的处理,秉持的原则是相互尊重、和平共处、合作共赢。在前面提到的习近平、特朗普1月17日的通话,习也说过,相互尊重是前提,和平共处是底线,合作共赢是目标。考虑特朗普日前在共和党的一次筹款会议上谈到各国领导人向他打电话寻求谈判的那种轻蔑态度,比如——“kissing my ass”之类的表态,除非特朗普改变了态度,向中方释出某种缓和两国关系的信号,否则,在今年上半年,习和他通话的概率微乎其微。
但这不表明两人在今年就一定不会通话。二人最有可能的通话时机是在下半年,那时,关税战打了一阵子,双方的耐受力也已呈现。尽管从两个人的个性看,他们都不太可能率先主动打电话给对方来破局,然而,各自国内的经济压力会使得双方寻求解决办法,很可能在中间人的协调下,双方约定都不说谁主动谁应约,以此来化解通话僵局。
DW中文有Instagram!欢迎搜寻dw.chinese,看更多深入浅出的图文与影音报道。
邓聿文为政治评论员,独立学者,中国战略分析智库研究员兼中国战略分析杂志共同主编。
德国之声致力于为您提供客观中立的新闻报导,以及展现多种角度的评论分析。文中评论及分析仅代表作者或专家个人立场。
© 2025年德国之声版权声明:本文所有内容受到著作权法保护,如无德国之声特别授权,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当行为都将导致追偿,并受到刑事追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