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文涛访欧后 中欧电动汽车关税争议有何进展?

Vohra Anchal
2024-09-24T10:39:08.725Z

欧盟汽车制造商面临来自中国的激烈竞争

(德国之声中文网)中国商务部长王文涛与欧盟贸易专员多姆布罗夫斯基上周(9月19日)在布鲁塞尔的会晤,起因是欧盟7月宣布对进口中国电动汽车加征最高36%的关税。

去年展开反补贴调查后,欧委会表示,中国广泛存在的国家补贴对中国汽车制造商提供了不公平的竞争优势,违反了公平竞争原则。

北京对欧盟的调查结果表示反对。王文涛上周三访欧期间向商界表示,中国当然会坚持到磋商的最后时刻。

多姆布罗夫斯基则在X平台表示,双方同意“寻找有效、可行、符合世贸组织规定的解决方案”。

欧盟贸易事务发言人吉尔(Olof Gill)向德国之声表示,技术团队目前正紧锣密鼓地讨论此事。

正在制定妥协方案?

媒体报道称,欧盟可能愿意降低对中国电动汽车加征关税的规模。路透社引述相关谈判的知情人士称,特斯拉的税率可能从目前的9%降至7.8%,比亚迪17%的税率不变,吉利据称会从19.3%降至18.8%,最高税率将适用于上汽以及其它不配合欧盟的公司。

然而,在王文涛看来,这一关税水平仍然过高。他离开布鲁塞尔时,欧盟承诺,如果他有价格或数量上更好的提议,双方将再度会晤。多姆布罗夫斯基表示,双方同意重新审视价格。

在与欧盟官员会晤前,这位中国商务部长首先访问了柏林和罗马,显然希望说服这两个汽车制造大国的政府。

意大利总理梅洛尼尽管希望改善与中国关系,但仍坚定支持提高电动汽车关税

中国点对点反制 哪国让步?

而自欧盟开始对中国汽车制造商的价格政策展开调查后,北京以反制措施威胁。中国政府提出对数种欧盟产品提高关税,警告双边贸易可能面临后果。

荣鼎集团高级顾问巴尔金(Noah Barkin)认为,北京可能会加大努力,争取欧盟成员国的支持。欧盟原定9月25日就此举行投票,现被推迟。他向德国之声表示:“这将包括威胁反制以及承诺加大对一些成员国投资。”

与此同时,中国政府对进口欧洲猪肉、白兰地和乳制品展开反补贴调查。此举被视为特别是对法国的惩罚,因该国强烈支持关税的立场。中国乳制品行业也要求政府调查进口欧洲奶酪、奶油和牛奶。中国认为,欧盟补贴给予了欧盟农民在中国市场上的不公平竞争优势,伤害中国本土乳制品工业的利益。

据欧盟数据,中国是欧盟乳制品第八大出口市场,去年的贸易额为17亿欧元。意大利、荷兰、丹麦和法国是欧盟最大的对华乳制品出口国。

尽管中国采取点对点的反制措施,意大利外长塔亚尼表示,该国政府支持欧盟在电动汽车关税上的立场。

西班牙则表现出更为让步。荣鼎集团另一名经济师塞巴斯蒂安(Gregor Sebastian)向德国之声表示:“西班牙担心猪肉关税将损害该国相关行业。”

西班牙首相桑切斯新近访问北京即表示,他将敦促欧委会“重新考虑”加征电动汽车关税事宜。

而中国希望能获得其欧盟最大贸易伙伴国德国的支持。

德国总理肖尔茨表示,该国政府无意“向外国企业关闭我们的市场,因为我们也不希望本国企业遇到这样的情况”。今年夏天欧盟的一次无约束力投票中,德国因此投了弃权票。

德国宝马、奔驰和大众等汽车制造商也担心在中国生产的电动汽车也被加征欧盟进口关税,从而变得更昂贵。此外,贸易争端激化也可能影响其在华销售。中国是德国汽车工业最大的外国市场。

不过,塞巴斯蒂安认为,德国三党联合政府对关税一事仍有分歧。经济部长哈贝克在王文涛访问柏林后的声明中也指出电动汽车市场公平竞争条件的重要性。

王文涛访问柏林期间,从经济部长哈贝克获得混合的信号

欧盟成员国表决将近

巴尔金表示:“我们知道德国总理反对关税,并作出最后的努力呼吁其它国家政府阻止关税。”但巴尔金补充说,要获得足够的反对意见,来阻止关税措施,看上去不大可能。

“西班牙看来改变了立场,但法国、意大利、波兰和荷兰仍支持欧委会立场”,他向德国之声表示。

欧委会的关税提议可被27个成员国多数否决–即15个国家,代表欧盟65%的人口。专家认为,即便是德国这样在政治上举足轻重的成员国,可能也难以实现这一点。

但巴尔金认为,将电动汽车关税争端转化为一场严重的贸易冲突,这不符合北京的利益。“中国经济困难、美国对中国产品关闭市场的情况下,北京需要确保欧洲市场仍对其产品保持开放。如果反应过于激烈,可能会伤及自身。”

©2024年德国之声版权声明:本文所有内容受到著作权法保护,如无德国之声特别授权,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当行为都将导致追偿,并受到刑事追究。


Original article: https://www.dw.com/zh/%E7%8E%8B%E6%96%87%E6%B6%9B%E8%AE%BF%E6%AC%A7%E5%90%8E%20%E4%B8%AD%E6%AC%A7%E7%94%B5%E5%8A%A8%E6%B1%BD%E8%BD%A6%E5%85%B3%E7%A8%8E%E4%BA%89%E8%AE%AE%E6%9C%89%E4%BD%95%E8%BF%9B%E5%B1%95%EF%BC%9F/a-70310750

jpichiban

您错过了

贸易战如何影响人工智能电力需求及哪些股票最具潜力 随着全球贸易紧张局势升级,人工智能(AI)产业的电力需求格局正面临重大变革。这场科技领域的”电力博弈”不仅将重塑数据中心布局,更可能催生新一代能源解决方案的黄金赛道。 高算力AI模型正以惊人速度吞噬电力资源。据花旗研究显示,训练单个GPT-4级别模型的耗电量相当于120个美国家庭全年用电量。当贸易壁垒迫使芯片供应受限时,行业将被迫转向能效比更高的计算架构,这种”被迫创新”反而可能加速绿色计算技术的突破。 在贸易保护主义阴影下,三类企业展现出独特韧性: 1. 垂直整合型芯片制造商(如台积电、三星)凭借全产业链控制优势,能更好应对供应链波动 2. 液冷技术供应商(Vertiv、英维克)因降低数据中心PUE值(能源使用效率)的需求激增而受益 3. 区域性电力运营商(美国AES公司、中国三峡能源)在本地化算力中心建设中占据先机 摩根士丹利最新报告指出,若AI芯片关税提升10%,北美地区数据中心电力成本将产生3-5%的传导性上涨。这促使科技巨头加速布局核电-数据中心综合体,其中亚马逊与星座能源的合作项目已引发资本市场关注。 精明的投资者正将目光投向”电力-算力耦合”概念股。伯恩斯坦分析师特别推荐关注: – 拥有专利浸没式冷却技术的厂商 – 部署模块化微型电网的能源企业 – 在东南亚等中立地区建设数据中心的运营商 这场由贸易战引发的能源重构,正在创造新的投资范式——未来五年,能够同步解决”算力焦虑”和”碳足迹焦虑”的企业,或将成为资本市场的宠儿。正如高盛报告所言:”在AI时代,电力就是新的石油,而能效就是新的开采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