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11/13

海信在日本销售的电视

 
      在日本,买电视机就选日本企业品牌这一消费者行为已经成为过去。取而代之的是海信集团等中国企业的品牌。中国企业利用大量生产带来的成本竞争优势,2024年夏季以后在日本的销量中占据过半份额。
 
  决定性因素是性价比
 
      在位于东京千代田区的比酷相机(Bic Camera)有乐町店。来到电视卖场,发现中国家电巨头海信的平板电视摆放在醒目的一角。从55英寸来看,有些价格甚至低于10万日元(约合人民币4681元),与索尼集团旗下的索尼和松下控股(HD)等公司的20万日元左右相比,更加物有所值。
 
     卖场的销售人员表示,“最近拘泥于日本企业品牌的人越来越少”。特别是在年轻人中,通过网络事先调查性能和价格等,点名购买中国企业产品的情况尤为突出。

  
      中国企业的电视机什么时候开始被日本消费者所接受,目前的销量如何呢?此次,《日本经济新闻》得到调查公司BCN(东京千代田区)的协助,追踪了平板电视问世的2000年以来,主要品牌的日本国内市场占有率(以销量为准)的推移。
 
      2024年1~9月,中国企业的占有率为49.9%。按企业来看,收购原属东芝旗下品牌的“REGZA”的海信占40.4%,位居首位。中国大型电视机制造商TCL科技集团为9.5%,与索尼(9.7%)和松下(9.0%)并驾齐驱。按单月来看,7月以后中国企业超过5成的状态一直持续。
 
      中国企业跃进的背景是性能方面的差异化变得困难。
 
      在2000年代初从显像管切换到液晶屏、2011年从模拟电视广播完全转向地面数字电视广播等时期,消费者能够清楚地看出电视的大小和画质的差异。
 
      不过,在最近10年左右,虽然出现了OLED面板的普及和屏幕大型化的竞争,但并没有出现改变观看体验的变化。
 
      从2018年开始,可以享受超高清、有身临其境感影像的4K、8K卫星广播出现,但地面波的支持尚未确定。通过智能手机观看视频内容越来越普遍,消费者对大屏幕和画质的追求也比以前减弱。
 
      结果,决定性因素变为性价比。平板电视在日本国内的平均销售价格呈下降趋势,2024年1~6月比2020年同期下降4成,降至64800日元(约合人民币3033元)。
 

 
      在这种环境下,中国企业正在以优势地位推进竞争。例如,装满微细化的发光二极管(LED)的“Mini LED液晶电视”。其特点是,黑色表现出色,与OLED相比价格低廉。因此,中日企业纷纷开发并销售产品。不过,索尼和松下将其定位为高端液晶产品,而海信则追求兼顾令日本消费者满意的性能和价格的适中。
 
      日本法人的海信日本(川崎市)的统计显示,2024年在日本的电视机销量按金额计算,预计比2020年增长34%。按产品来看,Mini LED电视按金额计算增至2023年的3倍,销量增至2023年的4倍。据悉,原东芝的“REGZA”品牌加入集团旗下,将商品的性能和质量提高到了日本的行业水平。“REGZA”的优势在于通过采购通用零部件,与东芝时代相比,更容易发挥规模优势。
 
      从过去的市场占有率推移中可以看出,日本企业要想卷土重来,必须进行重大的技术创新。
 

 
      本来,平板电视兴盛的起点是1998年属于日本液晶技术先驱企业的夏普社长町田胜彦(当时)宣布“到2005年,将把所有的电视机(从显像管)换成液晶”。2005年夏普的市场占有率达到40%,主要日本厂商加起来占到85%,中国厂商完全没有存在感。
 

夏普2001年发售的“Aquos”在液晶电视领域首次实现了“1英寸屏幕尺寸卖1万日元”

 
      2011年转向地面数字电视广播之际,出现了抢搭末班车需求。日本电子信息技术产业协会(JEITA)透露,2010年平板电视的出货量创出了历史最高纪录(2519万台)。热潮告一段落后的2013年,日本国内主要企业的市场占有率仍保持在80%以上。
 
      不过,进入随后的技术成熟期后,具备规模优势的中国大陆企业和台湾企业占据优势。松下和索尼在2016年之前退出了作为关键零部件的电视面板的生产。
 
      东芝1960年创造出日本最早的彩色电视机,但也因核电业务的巨额亏损而陷入经营困境,2018年将“REGZA”品牌的电视业务出售给了海信。夏普遭遇面板部门的盈利恶化,2016年加入总部位于台湾的鸿海精密工业的旗下。目前,鸿海集团向夏普出资5成以上。
 
      由于以2020年新冠疫情扩散为契机的出行限制,在家里观看视频等的需求增加,但抓住需求的是以廉价产品为优势的TCL等中国企业。
 
  技术创新在哪里
 
      越来越多的消费者认为,只要能享受网络视频和游戏就足够了,在此背景下,今后电视和显示器、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之间的界限将变得更加模糊。8月,中国智能手机大型企业小米在日本以3万9800日元(约合人民币1865元)的价格推出了一款无法接收地面波的43英寸屏幕的“电视”。
 

 
      还出现试图在人工智能(AI)功能上寻找出路的趋势。松下开发出了由AI推荐符合观众喜好的影像内容的新型电视。LG电子日本(LG Electronics Japan)6月在日本推出了通过AI识别影像中的人脸、更加真实地显示表情的电视机。
 
      但是,很难断言这些功能会彻底改变观看体验。虽然超高清的16K电视的开发也在不断推进,但也有观点指出,用普通家用尺寸无法用人眼识别出影响是否更优。寻找不会形成低价竞争的技术创新种子的苦恼仍将持续。
 
 日本经济新闻(中文版:日经中文网)田口典佳
  

Original article: http://cn.nikkei.com/china/ccompany/57204-2024-11-13-05-00-01.html?print=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