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半导体自给率提高,或变向突破

2024/11/20

参加IC China的华为(11月18日,北京市)

 
      中国正在加紧推进半导体的国产化。半导体的自给率在最近10年间上升近10个百分点,在中美对立持续的背景下,力争在尖端产品方面实现国产替代的趋势加强。如果中国企业的技术能力持续提高,也可能对在半导体领域走在前列的欧美、日本和韩国等企业构成威胁。
 
      主管半导体行业的中国工业和信息化部电子信息司副司长王世江在11月18日于北京开幕的中国国际半导体博览会(IC China)上表示,中国的半导体产品供应能力显著提高,企业竞争力明显增强。
 
      担任中国半导体行业协会理事长的中国存储器巨头长江存储科技(YMTC)的董事长陈南翔也考虑到美国对华管制的加强,指出国际环境和产业发展面临变化和风险。此外还表示中国半导体行业协会将积极凝聚各方共识,促进中国半导体产业的发展,提出了政府与企业合作加以应对。
 
      支撑中国半导体产业的中国通信设备巨头华为技术也参加展会。被认为向华为供应半导体的YMTC等500多家企业参展,彰显了中国半导体产业的增长。
 

 
      在中美对立持续的情况下,中国一直在以不使用尖端技术的产品为中心,推进半导体国产化。以加拿大调查公司TechInsights的数据为基础的半导体国际团体SEMI的资料显示,中国的半导体自给率从2014年的14%左右上升到2023年的23%,预计到2027年将接近27%。
 
      推动构建中国自主的半导体供应链的是政策性基金。首先2014年设立的“国家集成电路产业投资基金(大基金)”达到1387亿元规模设,2019年追加了超过2000亿元的二期。此外,今年5月推出的三期超过3440亿元,规模正不断扩大。
 
      地方政府和民间的资金也与政策性基金保持一致步调,流入半导体行业。在资金层面支撑了被认为向华为供应7纳米(10亿分之1米)高性能芯片的中国最大代工企业中芯国际(SMIC)和YMTC等。
 
      此前,中国企业在半导体制造设备和材料领域较弱,但政策性基金的投资对象扩大至整个供应链。培育出了政府旗下大型设备企业北方华创科技集团(NAURA)等制造设备的强有力企业。
 
      随着国产化的进展,各企业业绩表现强劲。据中国调查公司Wind的数据,中国内地半导体相关上市企业2024年1~9月财报显示,营业收入和净利润的合计与上年同期相比增加了约20%。中芯国际的联合首席执行官(CEO)赵海军在8日的财报说明会上表示,国产化需求急剧增加是强劲业绩的背景。
       

 
      接下来的美国特朗普政府也可能会加强对华管制,中方在做好准备。
       
      目前正在推进半导体库存的确保。中国调查机构中商产业研究院的数据显示,1~10月半导体进口量同比增长15%。预计2024年将时隔2年首次转为正增长。据悉,作为人工智能(AI)用半导体核心零部件的尖端存储芯片从韩国等地的进口正在激增。
       
      在尖端产品领域,部分中国企业对于提高技术力也越来越有信心。
 
      中国半导体设备租赁大型企业芯鑫融资租赁的高管袁以沛指出,与特朗普政府第1任期时相比,中国的半导体供应链得到了完善。从事车载半导体业务的广东芯粤能半导体的董事长肖国伟也表示中国能够应对电路宽度为7纳米的技术,对未来充满信心。
 
      由于美国的对华管制,中国不能进口制造尖端半导体所必需的极紫外(EUV)光刻设备。不过,中国在举国体制下不是瞄准微细化,而是朝着多层化等方向推进新技术的开发。熟悉半导体行业的分析师表示,从长期来看“美中对立将加速中国企业的增长”,这种观点正在增加。
 
      中国占全球半导体市场的约3成,预计今后也将持续增长。预计到2027年将比2023年增加5成,达到近2000亿美元。海外企业虽然也抓住了中国的半导体需求,但在用于纯电动汽车(EV)等的功率半导体领域,中国企业逐渐壮大,出现外资在中国市场上陷入苦战的案例。
 
      “中国也有可能在与美国不同的方向上实现巨大进步”(外资制造设备企业的中国公司高管)。在中美对立尖锐化和中国政府的支持下,如果中国企业在存储器等领域继续增长,可能会对海外大型企业的在华销售产生影响。
 
      日本经济新闻(中文版:日经中文网)多部田俊辅 北京
 

Original article: http://cn.nikkei.com/china/ccompany/57295-2024-11-20-05-01-07.html?print=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