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尼古拉斯和圣诞老人——谁是谁?

Silke Wünsch
2024-12-06T09:01:47.006Z

戴着主教帽,手持主教杖——这绝对是圣尼古拉斯

(德国之声中文网)无论是巴西的帕派·诺埃尔 (Papai Noel)、美国和加拿大的桑塔·克劳斯、还是意大利的巴博·纳塔莱 (Babbo Natale),这些叫法各异,但都留着大胡子的圣诞老人都是以3世纪米拉(Myra,现位于土耳其境内)的圣尼古拉斯主教和200年后锡永(Sion)的另一位同名圣人为原型。

历史上鲜有关于这两个圣人的真实记录。但千百年来,他们的人生故事交织在一起,创造了无数的圣尼古拉斯传奇。最著名的故事是圣尼古拉斯为了让三个贫穷的女孩免遭被迫卖淫的厄运,半夜里将三块金子扔进她们家的窗户里。在艺术作品中,圣尼古拉斯因此常常被塑造成拿着三个金球或金苹果的形象。据说,这位主教仗义疏财,将巨额财产遗赠给了穷人。

15世纪时圣尼古拉斯的形象

圣尼古拉斯 vs. 基督小孩

12月6日是圣尼古拉斯节,这一天被认为是米拉的尼古拉斯的忌日。不过,16世纪著名的宗教改革家马丁·路德对此感到不满。他批评天主教对圣人的崇拜,并将新教中馈赠礼物者和耶稣基督诞生的圣诞节挂起钩来,用基督小孩取代了圣尼古拉斯。这一改革很快在新教地区被采用。根据地区的不同,基督小孩会在平安夜(12 月 24 日)或第二天圣诞节带来圣诞礼物。

圣诞卡片:基督小孩在去教堂的路上

但在德国,圣尼古拉斯12月6日半夜把礼物放到人们事先准备好的干净鞋袜里的习俗却依然保留了下来。在一些国家,圣尼古拉斯节仍然是最重要的赠送礼品的节日,例如在比利时或荷兰。

相关图集:德国十大圣诞风俗 你知道几个?

圣临,圣临,烛光亮起……:如今的圣临花环(Adventskranz)有4支蜡烛,在4个圣临星期日先后点燃。最初,圣临花环为木制,有24支蜡烛。其发明人是福音教神学家、教育家欣里希·维歇恩(Hinrich Wichern)。1839年,他为学生们制作了设想出来的圣临环。学生们可按燃蜡的数量计算出,离圣诞节还剩多少天了。
圣诞市场上的热闹景象:还在中世纪晚期,人们就已在圣诞节临近期间纷纷涌向圣诞市场。只不过,当时,大家并非为去那里喝热葡萄酒(Glühwein),而是采购食品,以供寒季之需。后来,工匠、玩具制作者和糕点师傅们也被允许在那里推销自产物品。如今,世界各地都可以见到圣诞市场了。
下雪啦,男女老少齐出屋!:19世纪时,人们改变了对冬天的态度。冬日不再被视为只意味着艰难和荒芜的季节,而是能给人带来某种欢乐,甚至不乏浪漫。这也改变了雪人的模样—以前,它们龇牙咧嘴显得乖张;如今,它们通常笑意融融。时不时,人们还会看到枞树上作怪脸的木制雪人哩。
风靡世界的那棵树:她以自己的枝条围护着基督圣婴的礼物。圣诞节的枞树起初只是富人的专享。只是随着19世纪栽种了越来越多的枞树林和橡树林,越来越多的家庭才有可能弄到一棵树。以后,这一风俗从德国传遍全世界。本照片2015年摄于东京。
基督圣婴而非尼古拉斯:中世纪时,孩子们还在12月6日那天得到圣尼古拉斯(Heiligen Nikolaus)的礼物。新教教徒们对这一天主教的尊圣礼俗嗤之以鼻。所以,甚至很可能是那位宗教改革家马丁·路德(Martin Luther)的主张,把“赠礼”(Bescherung)放到12月24日那天。从那时起,作为“圣基督”的耶稣带来礼物。最终,“基督圣婴”之说也由此产生。
神圣礼物:圣诞夜,孩子们急切地等待着“赠礼”(Bescherung)。该词源自中古高地德语词“beschern”,有“上帝分发”(zuteilen von Gott)之意。这一风俗的背景是这一看法:圣诞礼物是上帝赐物,作为基督即基督圣婴的礼物。至少,直到今天,孩子们仍相信有基督圣婴。
静夜思:每年,基督子夜弥撒(Christmette)都会吸引众人前往,其中就包括很多平时鲜少踏入教堂的人。基督子夜弥撒是圣诞夜举行的传统午夜弥撒。“Mette”一词来自拉丁文,意为“晨际”。直到18世纪,它都在12月25日一早举行。相反,该弥撒的礼仪几无变化。
在很久很久以前……:数百年来,业余演员们都在上演圣诞故事,以前,这一俗称的“圣诞戏”里还添加取自《圣经》的情节,例如,亚当、夏娃之被逐出乐园。随着时代变迁,表演内容越来越集中于对耶稣诞生的叙述。
圣诞鹅还是土豆沙拉?:一些人将圣诞节与烤鹅等特别丰盛的美味佳肴联在一起。另一些人则以一顿土豆沙拉加香肠打发。早前,传统上,较为富裕的家庭吃鹅,穷人们则只能满足于简单的饭食。如今,我们大可随意选择。
节后“魔夜”:圣诞节和1月6日“三王来朝节”(Dreikönigstag)之间的12天一般被认为特别“闹”(rau)—或许,因此便有“闹夜”(Rauhnächte)之说?其实不然。“rau”来自中高地德语,意为“多毛”(haarig),指的是全身皮毛的妖魔。根据民间迷信,妖魔们在这12夜四处游走,可用香火驱赶之。

凶巴巴的随从

16世纪,仁慈的圣尼古拉斯身边却出现了一个凶恶的随从。他有不同的名字:有的叫他仆人鲁普雷希特,德国南部叫他坎普斯,莱茵兰地区称他汉斯·莫夫。他手拿一根木棍,用来惩罚调皮捣蛋的孩子。直到今天,仆人鲁普雷希特仍然陪伴圣尼古拉斯左右,不过,虽然他样子还是有点凶巴巴,但工作只是帮圣尼古拉斯扛扛礼物袋了。

19世纪的插画:圣尼古拉斯和仆人鲁普雷希特拜访一户人家

基督小孩没有陪同,但却有天使的脸庞和翅膀。尽管它起源于新教,但基督圣婴现在却在天主教地区更为常见。在其他地方,它已被圣诞老人所取代–一个几个世纪来从圣尼古拉斯传说、北欧神话和东欧童话中诞生的混合体。

来自北方异教徒的神话

今天的圣诞老人在斯堪的纳维亚半岛也有不同的起源。在那里,圣诞老人身穿毛皮斗篷、留着浓密胡须,乘坐驯鹿雪橇四处分发坚果,好让人们度过严冬。传说他是北欧最强大的神–奥丁的后裔。

在挪威和瑞典则流传着圣诞侏儒Tomte的故事,他守护着房屋和农场,但前提是要得到足够的食物。如今,圣诞节前夕,圣诞小矮人或圣诞小精灵会给人们带来礼物,当然是要用食物来做交换。

芬兰的朱鲁普基曾经是一个令人生厌的形象,这个一半是人,一半是山羊的怪物会挨家挨户索要食物,不给就威胁要带走孩子们。不过,在某个时候,朱鲁普基的角消失了,变成了一位友好的圣诞老人。

相关图集:全世界孩子们最爱的老头

戴着冠冕握着权杖:圣诞老人的原型在历史上确有真人。他是生活在公元4世纪米拉城(今土耳其境内)的主教圣尼古拉。传说,他生在一个非常富庶的家庭,但是他将继承下来的全部财产都分发给穷人。
穿红袍的圣诞老人:现在一到圣诞节就随处可见的留着白胡子、穿着红袍子、戴着红帽子的圣诞老人形象其实是上世纪30年代美国可口可乐公司为了推销汽水创造出来的人物形象。德国勃兰登堡州甚至还举办圣诞老人马拉松长跑比赛。
圣诞老人的盛夏大会:全球圣诞老人年度大会在丹麦首都哥本哈根举行。每年夏天都会有来自15个国家的100多名圣诞老人在这里聚会为圣诞节做准备,参加会议的女性圣诞老人数量也越来越多。
会潜水的圣诞老人:6年前德国石荷州一个水族馆的工作人员打扮成圣诞老人的样子给水族馆的“住户们”送去了加餐礼物。
香甜的圣诞老人:1820年,糖果界推出第一款圣诞老人形状的巧克力,当时的巧克力还是纯手工捏制的。不过现如今的圣诞老人巧克力都是模型浇灌的了。德国每年大约生产150吨圣诞老人巧克力。
圣诞老人的同伴:在很多国家,圣诞老人还有一个同伴。在德国这个同伴的名字叫鲁普雷希特(Knecht Ruprecht),在荷兰等国家他也被叫做黑彼得(Zwarte Piet)。这位同伴的作用不仅是帮助圣诞老人分发礼物,还要教训那些不听话的孩子。
多种交通工具:圣诞老人的交通工具也是多种多样。他在德国骑自行车,在芬兰乘坐驯鹿拉的飞天雪橇,在埃及乘坐的是骆驼。
圣诞老人也超速?:这两位“圣诞老人”赶路时,在慕尼黑因超速驾驶被摄像头抓个正着。不过看在圣诞老人分发礼物时间压力过大的情面上,警察只对他们提出了警告。
看!圣诞老人和飞天雪橇!:圣诞老人究竟有什么样的魔法能让他在一夜之间在全世界范围内分发礼物呢?这个秘密可能永远不会被揭晓。不过我们知道他每年都会到来就行啦!

圣诞老人桑塔克劳斯是怎么来的?

为什么圣诞老人在美国被称为桑塔克劳斯呢?荷兰移民当年将他们的”圣德格拉斯”带到了美国,成为了新阿姆斯特丹–也就是今天的纽约–的守护神。在某个时候,”圣德格拉斯”变成了桑塔格拉斯。20世纪30 年代,可口可乐将桑塔格拉斯打造成广告偶像。从此,这个穿着毛皮衬里外套、戴着帽子、红脸颊、长胡须的友善的老人就成为了人们心中圣诞老人的形象。

1931年可口可乐的广告——圣诞老人桑塔克劳斯的形象诞生

桑塔格拉斯并不像他的欧洲同行那样在圣尼古拉斯日那天带来礼物,而是在12月25日晚上。直到今天,每个美国孩子都知道,圣诞老人会带着礼物从烟囱里钻进来,然后又飞快地驾着驯鹿雪橇消失在空中,好给世界各地数以千万计的儿童送去礼物。

© 2024年德国之声版权声明:本文所有内容受到著作权法保护,如无德国之声特别授权,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当行为都将导致追偿,并受到刑事追究。

Original article: https://www.dw.com/zh/%E5%9C%A3%E5%B0%BC%E5%8F%A4%E6%8B%89%E6%96%AF%E5%92%8C%E5%9C%A3%E8%AF%9E%E8%80%81%E4%BA%BA%E2%80%94%E2%80%94%E8%B0%81%E6%98%AF%E8%B0%81%EF%BC%9F/a-70975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