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1/15
三星前会长李健熙(中)一直强调业务结构改革的必要性
韩国的三星电子进入了停滞期。该公司在半导体和电子设备等主力业务上被中国企业追上,目前仍未创造出新的增长模式。由日经BP和日本经济新闻出版的书籍《サムスンは生き残れるか 逆境の韓国経済(中文暂译:三星能否生存下去?逆境中的韩国经济)》(1月10日在日本发售),该书讲述了挣扎中的庞大企业——三星的实际状况,日经中文网将以连载的形式介绍书中提及的主要事件。
2010年,日立制作所及索尼(现为索尼集团)等日本大型机电企业因美国金融危机的影响而陷入困境。韩国三星电子的中兴之祖、前会长李健熙当时曾用这样一句话来告诫公司内部的自满情绪:“未来10年内,现在的代表性业务和产品可能会消失”。
李健熙还强调:“即便是一流跨国企业,也会走向崩溃。三星的未来如何,我们不得而知。已经没有时间犹豫,必须重新来”。曾在与父亲相同的大学——早稻田大学攻读经营学的李健熙,继承了“向日本学习”的经营哲学。
业务缺乏变化
自那时起已经过去了15年,但三星的业务结构仍然缺乏变化。主力业务仍是半导体、智能手机、显示器和家电四项,2010年以来并没有发生明显变化。
可以说三星与日立、索尼集团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日立通过大胆的业务结构改革实现了复兴,索尼则通过向游戏、音乐及电影等娱乐业务转型,刷新了历史最高股价。
2014年5月,李健熙因病倒下,第3代掌门人李在镕成为实质上的领导人,这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三星的业务改革滞后。
李健熙于2020年去世。虽然代表性业务消失这一“预言”并未成真,但四项业务全部被中国企业追赶,过去的盈利能力正在逐渐丧失,这也是不争的事实。
美国调查公司IDC的数据显示,2023年三星的智能手机出货量为2.266亿部,同比减少13.6%,将坚守了10年以上的全球首位宝座拱手让给了苹果。自家智能手机的出货情况低迷,也导致供应零部件的半导体及显示器等其他部门的销售下降。
过去的三星在半导体业务不景气时,依靠智能手机、显示器、家电部门为收益提供了支撑,从而弥补了半导体业务的低迷。但在此次不景气期间,仅半导体部门就出现1.6万亿日元的营业亏损,公司整体只能艰难实现约7000亿日元的营业盈利。
开拓新业务陷入困境
作为“下一个支柱”,李健熙提出了生物医药、太阳能电池、车载电池、发光二极管(LED)和医疗器械五个领域。其中,负责代工生物药品的三星生物和从事车载电池的三星SDI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另一方面,由于中国企业的崛起,太阳能电池和LED的盈利之路已经中断。医疗器械领域虽然收购了韩国超声波诊断设备制造商Medison,但依然面临困境,与日美欧领先企业之间的差距并未缩小。
除了前任会长奠定了基础的生物医药和车载电池外,李在镕2018年将5G通信基站、人工智能(AI)和车载部件作为新的“未来增长业务”。不过,到2024年还很难说已经取得了足够的成果。
2022年,李在镕会长曾向管理层坦言:“遗憾的是,过去几年未能在新领域引领潮流,受到追击者的激烈挑战”。这里的“追击者”指的是在三星集团所有业务中与之存在竞争关系的中国企业。
通过收购探索生存之道
为了打破停滞,三星也积极寻求并购(M&A)。三星仅现金就有10万亿日元规模,全球各种收购项目都在被考虑。
三星几乎凭借自身力量形成了目前销售额30万亿日元规模的巨大企业。因此,被认为“不擅长企业收购”(韩国证券分析师)。也有人指出,在权力集中于创始人的韩国财团的特殊治理结构下,并购后整合企业(PMI)往往难以成功。
2017年,三星投入80亿美元收购了从事车载部件和音响设备的美国哈曼国际。虽被视为扩大车载业务的王牌,但至今尚未充分发挥协同效应,将引入德国博世高管作为公司领导人,重整业务。
李在镕会长表示:“我们的生存取决于对世上没有的技术的投资”。追求短期成果的组织文化并非一朝一夕可以改变。想要摆脱大企业病的企业内部的意识改革也是在国际竞争中生存下去的必要条件。
Original article: http://cn.nikkei.com/columnviewpoint/column/57772-2025-01-15-05-00-10.html?print=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