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巳蛇年到:亚洲各地庆祝春节


耍龙灯祈福:舞龙又称耍龙灯,是东亚和东南亚地区庆祝春节的民俗娱乐活动之一。传说龙能行云布雨、消灾降福,因此民间以舞龙的方式祈求风调雨顺、平安丰收、吉祥如意。

乙巳蛇年:智慧与新生的象征:十二生肖中,蛇排行第六,在龙之后,民间也称其为”小龙”。2025年1月29日,乙巳蛇年如期而至。“乙”为天干的第二位,属木,“巳”为地支的第六位,属火,对应蛇。传统文化里,蛇是有灵性的动物,象征智慧、机警、蜕变与新生。

大红灯笼高高挂:北京街头,工人们在安装庆祝春节的红灯笼。红色在中国文化中象征着祥瑞喜庆,辟邪化煞,而圆形灯笼则寓意团圆美满。每逢春节,人们最向往的就是和家人一起过个团圆年。

春运大军:难得的长假和回家过年的传统观念让中国大陆的春运变成了“地表最大规模人口迁徙”。在农历春节前15天至节后25天左右,民工流、探亲流、学生流、旅游流叠加,给交通运输造成异常大的压力。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政府对人员流动的限制放松,许多人从经济欠发达的地区到经济较发达地区就业,造成了人力的大量流动。这些人成为春运大军的主要人群。

铁路、民航、自驾:随着中国高铁网的不断完善,春运拥堵的问题得到了一定的缓解。据中国交通运输等部门预计,2025年春运期间,铁路、民航客运量可能分别突破5.1亿人次和9000万人次,创历史新高;自驾出行则预计达到72亿人次。

古老的传统:刚刚到来的农历乙巳蛇年有一个“闰六月”,全年13个月,总天数达到384天,比公历2025年多出19天。这是因为农历年比公历年一般短约11天。为了和季节保持一致,古人采用了“十九年七闰”的方式,即保留月亮盈亏的周期性,但19年中安排7个闰月。

爆竹声响年来到:春节燃放烟花爆竹原本是辞旧迎新、驱邪避灾的民间传统。但出于安全原因,中国的大小城市已普遍出了相关禁令。不过,在广东潮汕地区,传统的英歌舞表演中还保留了点爆竹的环节。这种民间舞蹈结合了南派武术与地方戏剧,取材于《水浒传》。英歌舞今年也登上中国央视春晚舞台。

印尼华人庆春节:2000年,印尼时任总统批准恢复华人庆祝春节的习俗,再次将春节指定为国家节假日。印尼是华人最多的国家,大约有5%的人口是华人,数量超过1000万人。春节前夕,舞者在印尼泗水市(Surabaya)表演“千手观音”舞蹈。

幸运的红色香火:世界各地许多国家都会庆祝农历新年,尤其是在有很多华人居住的亚洲国家。除了印尼外,泰国、台湾、韩国、越南都庆祝春节。这名越南工人目前正在整理红色香火。红色不仅意味着驱邪避凶,还代表着好运和繁荣。

初一到十五:农历新年的庆祝活动将持续至正月十五元宵节。挂灯笼是元宵节的传统之一。在雅加达的水族馆,提着红灯笼的美人鱼给节日增添了气氛。蛇年将持续到明年2月16日。之后便是农历丙午火马年。

Original article: https://www.dw.com/zh/%E4%B9%99%E5%B7%B3%E8%9B%87%E5%B9%B4%E5%88%B0%EF%BC%9A%E4%BA%9A%E6%B4%B2%E5%90%84%E5%9C%B0%E5%BA%86%E7%A5%9D%E6%98%A5%E8%8A%82/a-71444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