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卫组织磋商:如何应对美国退群?


2025-02-03T12:42:57.728Z

世卫组织的财政预算将陷入困境

(德国之声中文网)据美联社报道,在上周一次闭门会议上,联合国世卫组织总干事谭德赛警告,退出世卫组织后,美国将错过有关全球疾病爆发的重要信息。但就如何应对最大出资国美国的退出,各成员国也一筹莫展。

在2024-2025财政年度,美国仍是世卫组织最大的捐助国,估计将投入9.88亿美元,约占世卫组织69亿美元预算的14%。

上周会议提交的一份预算文件显示,世卫组织的卫生应急项目“严重依赖”美国的资金,称美国资金“为世卫组织许多大规模紧急行动提供了支柱”,占比高达 40%。文件称,中东、乌克兰和苏丹的紧急援助工作面临风险,此外,根除脊髓灰质炎(小儿麻痹症)和艾滋病毒项目也将损失数亿美元。

世卫组织目前正在努力应对的公共卫生危机还包括,阻止坦桑尼亚的马尔堡病毒、乌干达的埃博拉病毒和刚果疟疾的爆发。该文件称,美国还承担了世卫组织在欧洲防治结核病工作费用的95%,以及非洲、西太平洋地区该项工作60%以上的费用。

通过疫苗根除脊髓灰质炎(小儿麻痹症)的目标收到威胁

2026年将“捉襟见肘”

上周三,在另一场关于美国退出WHO影响的非正式会议上,世卫组织财务主任乔治·基里亚库 (George Kyriacou) 表示,按照目前的支出速度,到2026年上半年,世卫组织“在现金流方面将陷入捉襟见肘的境地”。他补充说,美国尚未结清拖欠世卫组织的2024年会费,导致该机构陷入财政赤字。

世卫组织执行委员会由34名高级代表组成,其中包括许多国家的卫生部长。执委会会议于2月2日至11日在日内瓦召开,预计将在会议上讨论预算问题。

特朗普签署相关的总统行政令后,美国疾病控制与预防中心的官员被指示立即停止与世卫组织的合作。世卫组织总干事谭德塞在上周的预算会议上告诉与会者,该机构仍在向美国科学家提供一些数据。“因为他们需要这些信息,”他还敦促成员国保持与美国官员的联系,“推动他们重新考虑”。

谭德赛:美国不是为了钱

谭德塞反驳了特朗普在1月20日签署的行政命令中提出的退出世卫组织的三个理由:即世卫组织对始于中国的新冠肺炎疫情处理不当;未能进行必要的改革;而且美国需要承担“不公平的繁重费用”。

世卫组织总干事谭德赛:美国回归非常重要

谭德塞则表示,世卫组织于2020年1月向世界发出了有关新冠病毒潜在危险的警告,并自那时起进行了数十项改革,包括努力扩大出资捐助方的范围。

特朗普曾抱怨美国向世卫缴纳的会费远远高于中国。

据世界卫生组织官网信息,世卫组织主要有两个资金来源:会员国缴纳会费和会员国及其他伙伴自愿捐款。会费依据成员国的经济实力和人口比例计算,在世卫总预算中所占的比例不到20%。其中美国承担了约18%的全球会费预算,在所有成员国中比例最高,近年来年均约为1.15亿美元。中国位列第二,缴纳的比例达到15%。

在自愿捐助方面,世卫组织捐款方信息显示,2020/2021年度最大的捐款方是德国(12.68亿美元),其次是比尔和梅琳达·盖茨基金会(7.51亿美元),美国政府排在第三(6.93亿美元),英国(4.87亿美元)第四,欧盟(4.66亿美元)第五,中国排在11位(1.68亿美元)。

谭德塞还表示,他认为美国退出“不是因为钱”,而是因为对未能获知疫情细节和未来将面临其他关键卫生信息“缺失”的不满。“让美国回归非常重要,”他告诉与会者,“在这方面,我认为你们所有人都可以发挥作用。”

美专家:美国人公共健康将恶化

全球卫生高级顾问、德国卫生部官员库梅尔(Bjorn Kummel)将美国退出形容为“世卫组织几十年来面临的最严重危机”。

孟加拉国和法国等国的官员询问世卫组织有何具体计划应对美国断供资金,并想知道哪些卫生项目将因此被削减。美联社获得的一份世卫组织高级管理人员分享的文件,列出了几种选择,包括到年底前将各主要部门或办公室的规模削减一半的提议。

有专家表示,美国退出世卫组织是一次重大危机,但也可能成为重塑全球公共卫生的一次机遇。乔治城大学全球卫生政策与政治研究中心主任马修·卡瓦纳(Matthew Kavanagh)表示,美国公共卫生预算中只有不到1%流向了世卫组织。而与此同时,美国获得了“对美国人来说非常重要的各种好处”,他说,其中包括有关全球疾病流行的情报和可供研发疫苗的病毒样本。

世卫组织紧急项目执行主任迈克尔·瑞安(Michael Ryan)在上周的会议上表示,失去美国是“可怕的”,但世卫成员国“有巨大的能力来填补这些空白”。

卡瓦纳则怀疑美国能否不依靠世卫组织收集全球新出现的健康威胁信息的能力,并表示美国退出该机构“绝对会导致美国人的健康状况恶化”。

(美联社、联合国新闻)

© 2025年德国之声版权声明:本文所有内容受到著作权法保护,如无德国之声特别授权,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当行为都将导致追偿,并受到刑事追究。

Original article: https://www.dw.com/zh/%E4%B8%96%E5%8D%AB%E7%BB%84%E7%BB%87%E7%A3%8B%E5%95%86%EF%BC%9A%E5%A6%82%E4%BD%95%E5%BA%94%E5%AF%B9%E7%BE%8E%E5%9B%BD%E9%80%80%E7%BE%A4%EF%BC%9F/a-714927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