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2/04
达菲和其仿制药都出现了供货限制
日本自2024年12月下旬流感感染者人数达到历史最高水平以来,一些医疗机构和药店出现了流感治疗药物库存短缺的情况。虽然直接原因是生产企业的出货停滞,但实际上,这一时期的药品总出货量已超过患者数量。有观点认为,部分机构因过量订购导致库存分布不均。为应对下一次流行,日本政府需采取相应措施。
“未能确保药物的稳定供应,我们深感抱歉”,引发供货限制连锁反应的是日本最大的仿制药企业泽井制药。2025年1月上旬,泽井制药通知医疗机构将暂时停止出货流感治疗药物“达菲”(Tamiflu)的仿制药。尽管年末年初工厂仍在运转,但面对激增的订单,产能难以跟上需求。
由于仿制药供应中断,生产原研药“达菲”的中外制药也不得不限制出货。此外,盐野义制药的“速福达(Xofluza)”以及第一三共的“Inavir”等药品也采取了供货调整措施。在患者数量持续增加的情况下,药品供货受阻,部分医疗机构甚至出现了库存耗尽的情况。
当一家制造商的供应中断时,订单会迅速涌向其他制造商,导致生产跟不上需求,并引发连锁式的出货限制。此次1月流感药物供应受限期间,许多制药企业无法满足骤增的订单,不得不采取“限定出货”措施,仅向部分交易伙伴供货。
药品生产通常采用“批次生产”模式,即按照一定数量进行批量生产。从制剂、包装到质量检测,每个阶段都按照批次进行,因此即使决定增产,也需要1至数个月才能完成出货。在流行期突然增加供给十分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