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在华日本人时隔19年跌破10万人

2025/02/05


大连的日本饮食文化街(2月3日)

  
      居住在中国的日侨人数正在减少。日本外务省的数据显示,2024年居住在中国的日侨时隔19年跌破10万人。在各国和地区的日侨人数中,中国也已经下降到第3名,次于美国和澳大利亚。由于中国的工资上涨,日本企业持续缩减驻点,随着政治风险加剧,企业驻外人员不带家人的情况增多。
  

  
      日本外务省最近发布的《海外在留邦人数调查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10月1日,滞留中国3个月以上的日侨人数为9万7538人,同比减少4%,连续12年减少。与最近创下最高纪录的2012年相比,减少了35%。从城市来看,首都北京减少了60%,东北地区的辽宁省大连也减半,降幅明显。
 
      2000年代前半期,居住在中国的日侨人数量急剧增加。2001年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凭借廉价且丰富的劳动力提高了“世界工厂”的存在感,日本企业纷纷设立生产基地。到2003年,居住在中国的日侨人数在各国和地区中超越巴西,成为第二,仅次于美国。
   

 

  
      转折点是日本政府将“尖阁诸岛”(中国名:钓鱼岛)国有化后,中国各地发生了大规模反日活动的2012年。日资企业的工厂遭到袭击,日本产品遭遇拒买运动,日本人不得不意识到驻留中国时的政治风险。
 
      在新冠病毒流行的2020年~2022年,中国政府采取严格的防疫措施,生活负担加重。又发生了几起日本人因间谍嫌疑被扣的案件,2023年7月开始实施《反间谍法》修正案,这使得日本企业的对华心理降温。
 
      2024年,在广东省深圳和江苏省苏州发生了日本儿童遇袭事件,不愿意携带家人的驻外人员增多。
 
      在中国工作的日资企业员工透露:“最近公司内部传达的方针是驻中国的员工原则上为单身赴任”。公司内部难以找到希望赴中国任职的员工,也有很多驻外人员在没有接替者的情况下,将工作交给当地员工后返回日本。
 
      最近的中日关系也出现了改善的迹象。2024年11月底,中国政府重新启动了日本人入境时短期停留签证的免除措施。尽管如此,日本企业脱离中国的趋势并未停止。
 
      从业务角度来看,最大的理由是工资上涨。据日本贸易振兴机构(JETRO)调查,广州市日资工厂的工人月薪从2005年的100美元上涨到了2023年的平均721美元。这一薪资水平高于东南亚的主要生产基地——泰国曼谷(2022年为385美元)和越南河内(2022年为250美元)。
 
      据日本外务省介绍,日资企业在中国的驻点数量从2019年的3万2887家减少了约1800家,2023年降至3万1060家。根据日本国际协力银行(JBIC)在2024年底公布的调查结果,在日本制造业企业回答的“中期有望的业务开展地点”中,中国排名下降到了历史最低的第6名。
 
      中国的人口已开始减少,经济疲软,消费也欠缺势头。对于瞄准这一增长的巨大市场而进入中国的日本企业来说,中国的吸引力正在减弱。
 
      希望派驻中国的日本人减少,学习中文的需求也随之下降。
 
      2023年,参加中国政府认定的汉语水平考试“HSK”和日本中国语检定协会实施的汉语能力测试的人数合计约为5万人,比2012年减少了34%。与此相比,英语能力测试“TOEIC”和“英检”的总考试人数在同一时期增加了3成。
 
      日本经济新闻(中文版:日经中文网)藤村广平 大连

Original article: http://cn.nikkei.com/politicsaeconomy/politicsasociety/57930-2025-02-05-10-04-52.html?print=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