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2-18T11:31:51.466Z
(德国之声中文网)中国政府常常以在某个特定时间召开某个特定主题会议的形式,向外释放某种特定政治信息或经济主张。这个特定会议并非是列在当局已经计划好的年度会议中,因而也是外界一般未预期到的。针对民营企业,就召开了两次这样的会议,一是2018年11月由习近平主持的民企座谈会,二就是眼下这场由王沪宁主持,习近平出席的民企座谈会,此两场会议都被官方舆论称之为最高规格的民企座谈会。
2月17日召开的这次民企座谈会,因为路透社在召开前三日披露马云会参加,因而引起舆论和资本市场的关注。要弄清会议所谓的重要意义和它要传达的政治信号和政策主张,除了关注习近平的讲话外,还需注意会议召开的时机和参与者,并比较此次会议与2018年的那次会议的异同。时隔7年举行的这两次会议,都是针对民企来的,这反映民企问题依然是制约中国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问题,在当下背景下,甚至可以把官方如何对待民企和企业家,上升到国运高度,这是一点都不夸大的。
特朗普贸易战2.0
先看两场座谈会召开的时机。上次会议外有特朗普对中国开启的贸易战,内有 “民营经济离场论”,尤其后者,对民企的杀伤力非常大。民营经济已经完成了在中国的发展使命,应逐步立场,这种论调虽然不是出自官方,但由于此时正遇到官方清理和打压有问题的民营企业,调整中国产业的发展路径,比如,安邦集团暴雷,被国资接管,海航也陷入艰难处境,这两家民企的掌门人吴小晖和王健,都是有背景的人,他们被官方控制,以及其他民企老板被抓,不但让民营企业家也让中国舆论认识到,“民企离场论”是官方通过民间自媒体有意释出的政治信号,观测市场反应,民企今后可能一一会被国家接管,从而弄得企业家人心惶惶,很多人开始转移资产,避走海外。这当然对中国经济造成非常大的承压。所以,2018年的民企座谈会,更多的是要安抚民营企业家的恐慌情绪,缓解民企对政策环境的焦虑,侧重稳人心,让民企“吃下定心丸”。
此次座谈会的一大背景依然是特朗普的关税战。关税带来的出口冲击,对民企的影响要远大于国企,这和上次都一样,但中国经济的整体状况,要比上次困难,而民企是难上加难。上次座谈会后,虽然当局为稳民企,出台了民营经济28条,从中央到地方,也加大了对民企的扶持力度,包括今年要出台民营经济促进法,从法律上保障民企地位和利益,然而,由于三年疫情和之前的政府强监管,对民企造成的伤筋动骨伤害,使得民企整体应对外界冲击的能力更低。与此同时,民营企业家对当局扶持民企发展的信心依然不足,认为当局只是出于稳中国经济的考量才改变了对民营经济的态度,一旦外界环境好了,还是要割民企韭菜的。当局也知晓此种状况,此时召开座谈会,就是要打消民企顾虑,表现出当局对民企的支持与关怀,以稳定社会的预期和信心。
鼓舞民心士气的好时机
不过,本次座谈会和上次比,在时机上也有一点明显不同,就是DeepSeek的崛起和动画片《哪吒2》的票房收入进入全球最高票房的前十行列。尤其是前者,用降规版芯片和较少成本,通过算法的创新,在性能上达到美国先进AI大模型的水平,让整个中国社会和当局看到突破美国科技围堵的希望,极大提振当局对中国科技发展路径的信心。而这是由民企来实现的,表明中国的技术发展和进步,离不开民企,民企不但是中国经济的活力所在,也是中国科技的活力所在,这对当局来说,是可资利用的时机,所谓气可鼓不可歇,重视民企在科技和文化发展上的重要作用,并在政策上加以支持。
民企的信心不足和对自身发展前景的不确定性,让当局觉得有必要在这两个时间节点上召开座谈会。但时机和背景上的差异也使得出席这次会议的人员的规格和结构,同上次有些差异。先说出席座谈会的常委。上次会议是由习亲自主持,出席的常委有政协主席汪洋、主管宣传的书记处书记王沪宁、国务院副总理韩正。这次改由王沪宁主持,但他的身份是政协主席,习只是发表讲话。主管宣传的书记处书记蔡奇没来,而改由总理李强出席,另外,丁薛祥作为副总理也出席了会议。因此,虽然同为最高规格,但整体比上次还略微高一点,也表明这次会议重点不只是鼓信心,对民企在中国经济尤其科技发展中的地位角色更加重视,发挥民企的这种作用将成为中国政府主抓的一项事务。
再从出席会议的民营企业家特别是挑选的发言者来看,这次和上次的差异更明显。上次有54家企业参会,传统行业偏多,发言的企业家有10人,分布在信息安全、人工智能、汽车零部件、医药、机械工业、环保等领域。这次参会的企业也包括传统行业,但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企业比例比上次要多,包括华为、阿里、腾讯、小米、比亚迪、宁德时代以及杭州“六小妹”的DeepSeek和宇树科技等,集中在智能制造、数字技术、绿色能源等领域,这些企业如今在中国的名头都响当当。发言的6位企业家是华为任正非、比亚迪王传福、新希望刘永好、上海韦尔虞仁荣、杭州宇树科技王兴兴、小米雷军,这其中除新希望刘永好是做农业的,属于传统行业,但现在也转型为绿色农业,另5人属于互联网科技、半导体、机器人、新能源汽车等新技术行业。
参会民企和企业家的这种转变,凸显了当局在发展新质生产力、培育未来产业、发展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推动科技自主创新的战略意图,试图通过民企的灵活性和创新力,突破美国的技术围堵。这一点特别体现在DeepSeek梁文峰、宇树科技王兴兴等多位智能机器人、AI领域的青年企业家的与会上,这些初创企业目前规模和产值都不太大,可发展前景可期,尤其是DeepSeek引发的中国AI旋风极大振奋了中国科技界的信心,而王兴兴被安排发言,也是刻意要表达这些年轻的民营企业家,在当局政策的扶力下,发展事业的信心和产业科技报国的信念。
马云正式“脱敏”了?
另外,需要特别一提的是,马云也出席了这次座谈会。马云在中国,不单单是一位企业家,还是一个符合,一种象征。多年前,他因“诽谤”中国金融的监管体系而受到当局严厉打压,从坐上宾跌落到不得不“出走”海外,他的故事代表了一代有政治野心的中国企业家的落幕,成为中国民营企业时运倒转的象征,也牵动社会人心。中国民营企业家对当局差不多彻底丧失信心,“民企离场论”是一个转折点,马云的遭遇是第二个转折点。
这几年当局一直在向民营企业家喊话,出台了很多政策提振企业和市场信心,包括习近平亲自下场做出承诺,但效果差强人意,一个关键的因素,就是海内外的企业家和投资者都在观望当局如何处理马云。虽然马云此后有时也在国内现身,但仍然被当局冷冻,可以说,马云一天不解冻,中国民营企业家对当局的信心就一天都不能恢复,正是在此意义上,一百个民企扶持政策可能也不抵马云的政治解冻来得重要。
马云成为民营企业家测试当局对待他们是否有诚意,能够在多大程度上恢复市场信心的一块试金石。也许意识到这点,当局安排他参加了这次会议。按理,马云已在阿里没有任何职务,只是一个控股股东,即使要体现对阿里的支持,可以让企业现在的管理者出席,可显然,如果这样安排,就起不到现在的作用。马云虽然没被安排发言,但被安排坐在民营企业家的第一排,也和习近平握了手,这个礼遇传达出的政治信号是明显的,即已经脱敏,可以想见,马云今后的官方活动会逐渐增多。
总的来看,中国当局召开的这次最高规格的民企座谈会,是要以这种形式再次肯定民企和民营经济对中国的历史贡献,通过聚焦先进科技、优化政策环境,试图在复杂的内外挑战中,以民营企业的技术创新活力为核心,推动经济的高质量发展,塑造中国企业在全球产业链的竞争力,从而在中美的竞争中不被美国打败。
邓聿文为政治评论员,独立学者,中国战略分析智库研究员兼中国战略分析杂志共同主编。
德国之声致力于为您提供客观中立的新闻报导,以及展现多种角度的评论分析。文中评论及分析仅代表作者或专家个人立场。
DW中文有Instagram!欢迎搜寻dw.chinese,看更多深入浅出的图文与影音报导。
© 2025年德国之声版权声明:本文所有内容受到著作权法保护,如无德国之声特别授权,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当行为都将导致追偿,并受到刑事追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