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2/24
运输俄罗斯产原油的油轮(REUTERS)
俄罗斯进攻乌克兰迎来3年满,欧美对俄经济制裁的局限性正在凸显。调查俄罗斯产原油的海上运输情况发现,中国和印度将采购量增至4倍。欧美国内也面临通货膨胀问题,未能全面禁止俄罗斯产原油。美国特朗普政府可能会进一步削弱制裁的实际效果。
自2022年开始的俄乌冲突以来,欧美试图通过经济制裁来削弱俄罗斯维持战争的能力。制裁涉及多个方面,包括能源禁运和将俄罗斯排除在金融体系之外等。原油和天然气收入占到俄罗斯国家预算的3成,对其的打击措施是制裁的重点。
日本经济新闻(中文版:日经中文网)以欧洲调查公司Kpler的船舶数据为依据,分析了俄罗斯产原油的海上运输状况。管道运输的原油除外。船舶数据显示,2024年俄罗斯产原油的海上运输量比俄乌冲突前增加了15%。对中国、印度和土耳其的出口起到拉动作用。俄乌冲突前占到5成的欧洲的购买量减为零,中印填补了这一空白。
很多国家并未与欧美各国保持一致步调,因此无法彻底封锁俄罗斯。印度和土耳其虽然是欧美的“友好国家”,但并未参与制裁,而是优先考虑本国经济,继续从俄罗斯购买廉价原油。
俄罗斯受到欧美制裁,原油销售价格低于国际指标,通过增加出口量维持了收入。日本能源和金属矿物资源机构(JOGMEC)的企划课长原田大辅估算称,2024年俄罗斯的原油出口收入达到1210亿美元,比冲突前的2021年增长了3%。
制裁效果有限的原因是,欧美并未全面封锁俄罗斯的出口。
如果将俄罗斯产原油排除在市场之外,供应量不足将导致原油国际价格暴涨,可能会对欧美自身经济造成打击。作为次优对策,禁止为运送俄罗斯产原油(价格超过每桶60美元)的油轮提供欧美的船舶保险。其目的是强制设定价格上限,在不减少供应量的同时抑制俄罗斯的收入。
俄罗斯组建了不使用欧美船舶保险的“影子船队”,在避免价格上限的同时将原油运往海外。关于俄罗斯产液化天然气(LNG),由于在制裁对象之外,法国、西班牙和日本持续进口。
美国康奈尔大学副教授Nicolas Mulder总结称,一系列经济制裁“并没有很好地发挥作用”。俄罗斯以军事产业为中心,转变为内需主导型经济,加强了承受制裁的能力。据悉,20世纪因经济制裁而停止战争的例子只有3例,其中2例是针对小国。
欧美的通货膨胀率相比之前下降,正在加强对俄罗斯的制裁。美国前总统拜登在2025年1月政权更迭前引入了针对影子船队的制裁,欧洲也于2月19日就制裁影子船队达成了协议。
但是,特朗普政府却倾向于俄乌停战。英国智库国际战略研究所(IISS)的高级研究员Maria Shagina指出,“如果美国单方面放宽制裁,将对西方的团结造成毁灭性打击”。
日本经济新闻(中文版:日经中文网)滨美佐、高见浩辅 华盛顿
Original article: http://cn.nikkei.com/politicsaeconomy/commodity/58101-2025-02-24-09-59-03.html?print=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