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2-24T07:19:46.420Z
(德国之声中文网)俄乌战争已持续三年之久。国际制裁、政治威胁、对战争后果的恐惧,甚至战争给俄军自身带来的伤亡都未能令俄罗斯停止侵略的脚步。相反,战场上的每一次失败都促使俄罗斯寻找新的战术,而非放弃战争。
在近三年的时间里,我目睹了俄罗斯军队的变化,战场的变化,以及乌克兰军队如何在这样的环境中适应战争——就像一个被投放到敌对环境中的有机活体,乌克兰军队不仅学会了如何在这种环境中生存,还借助最先进的技术,使战场环境朝着有利于己方的方向转变。但在这场战争中,有一样没有任何技术能够取代——步兵,不顾疲劳、痛苦和恐惧,坚守祖国的步兵。
从步枪到无人机
人永远不会忘记自己第一次踏上前线的感受。大地在脚下震动,空气被爆炸撕裂,燃烧的房屋噼啪作响,炮弹碎片呼啸而过,远方传来惨叫声。那一刻,我第一次真正体验到战争的本质——混乱、无情。
我仍记得最初的枪声——短而急促,穿透树枝、击中金属 – 同时被不断击穿的还有现实本身。燃烧味和火药味弥满胸腔,甚至嘴里都能尝到苦涩的硫磺味,仿佛数十个烟花同时爆炸。当然毫无庆祝可言,有的只是战争的苦涩现实。
我的军旅生涯始于空降旅侦察排,我曾参与解放赫尔松和尼古拉耶夫地区的战斗,并在顿涅茨克和扎波罗热地区作战。起初,我们为每一个阵地而战,到后来随着战事推进,战斗逐渐扩展到城市的每个角落,我们开始为每一条街道、每一片废墟拼死厮杀,这些城市在炮火和空袭中已满目疮痍。
受伤后,经历数月的康复治疗,我被调往无线电电子侦察部队。现在,我的武器不再是机枪,而是信息。我们通过无线电信号分析敌军动向、指挥部位置、无人机活动及其电子战系统。
就在我的军旅生涯发生转变的同时,战争本身也在变化。战场上出现了一个新的制胜因素——配备摄像头、由操作员操控的FPV(First-person view第一人称视角)无人机。最初,这类无人机被视为一种不得已的临时解决方案,是为弥补乌克兰炮弹不足而进行的尝试。但如今,这种FPV无人机已成为能够对目标进行精确打击的武器。战壕、掩体、装甲车辆——一切都是无人机的攻击目标。这成了一场飞行员间的较量,谁能更快发现、锁定并摧毁敌人?
但无人机技术的发展也带来了一个新挑战——与无人机作战。电子战 – 即对无线电信号干扰,正以惊人的速度发展。这也迫使FPV无人机操作员不断调整频率、优化通信算法,并研发新的操控方式。在战场上,技术优势从来都是短暂的,程序员和工程师必须日复一日地不断改进。
人类所能承受的极限
然而,所有技术进步都无法解决最核心的问题——在前线持续作战的士兵的身心在达到极限后如何恢复。三年战争下来,乌军的步兵轮换已成为极其严峻的问题。士兵往往要在前线等待数周,甚至数月,疲惫不堪地等待换防。他们的警觉性和战斗意志在等待中被逐渐削弱,长期的失眠使意识变得模糊,身体因缺乏食物和水分而日渐虚弱。在这种状态下,人已经无法思考或分析,只能依靠本能做出反应,或机械地执行命令。
许多士兵已战斗了数月乃至数年,却始终没有机会哪怕只是短暂地回归正常生活。哪怕只休整几天,也能让他们恢复体力,以更充沛的精力重返战场。
但如今,每一支仍具备战斗力的部队都极其宝贵。在大部分前线地区,乌克兰军队主要采取防御战略,这使得指挥部根本无法撤回部分军队进行休整。因为如果前线某处出现空缺,敌军就会立刻伺机而动。因此,只要战争仍在继续,士兵们就必须坚守阵地,以超越人类极限的意志力苦苦支撑。
顽强抵抗
战争改变了我。战争原本于我而言是抽象、远离生活而不能被真正理解的概念,到后来成为每天必须面对的生活。但残酷的现实中,依然存在一些微小的幸福——比如在辛苦一天后喝上一杯热茶,有机会洗去身上的污垢,或者拥有难得的,没有爆炸声的几小时宁静。但最大的满足感,莫过于看到无人机摧毁对我方防御工事发起攻击的敌军。
我当然渴望回到家人身边,回归平静的生活,重新做回热爱的工作,再也不用拿起铁锹挖战壕,在潮湿的战壕中挨冻,再也不用吃速食泡面,或是整天梦想着能洗个热水澡、换上干净的衣服。我们每个人都已经疲惫不堪,但此刻,我们还不能放弃。我们别无选择,只能继续战斗——不仅仅是为了自己,也为了那些已经牺牲的战友,以及那些仍在家乡等待我们的人。为了能自由生存权利。
我不相信战争会很快结束,因为我看不到双方任何妥协的可能性。 俄罗斯没有理由主动结束战争,他们仍在逐步推进,蚕食乌克兰的领土。俄军不会自动撤退,只有有组织的抵抗才能阻止他们 – 步兵、无人机、先进技术和不屈不挠的战斗精神缺一不可。
与此同时,任何国际援助的拖延只会给敌人提供喘息和巩固阵地的机会。对于这一点,每个在前线作战的人都很清楚。但无论全球政治如何变化,无论外国盟友是否犹豫不决,我们的斗争都不会停止。
如今,某些国家领导人试图将战争爆发的责任从侵略者身上转移到我们身上,但即便如此,我们的抵抗也不会动摇。因为我们不仅在捍卫自己的国土,也是在捍卫我们的身份、我们的未来。
DW中文有Instagram!欢迎搜寻dw.chinese,看更多深入浅出的图文与影音报导。
© 2025年德国之声版权声明:本文所有内容受到著作权法保护,如无德国之声特别授权,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当行为都将导致追偿,并受到刑事追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