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师指出:美国科技巨头重押人形机器人赛道,但中国已抢占先机

Fri, 28 Mar 2025 07:52:30 GMT

在本文中TSLA关注您喜爱的股票创建免费账户2025年3月6日,西班牙巴塞罗那世界移动通信大会上,宇树科技的G1机器人亮相。Nurphoto | Nurphoto | Getty Images特斯拉、英伟达等美国科技巨头正竞相研发人形机器人,强调其对未来经济的重要性。但分析师警告称,它们可能已面临输给中国的风险。

所谓人形机器人——这种由人工智能驱动、外观与动作均模仿人类的机器——预计将提供从填补工业岗位到服务业就业等一系列应用场景。随着英伟达黄仁勋等科技领袖频繁提及,投资者热情持续高涨。本月早些时候,黄仁勋在宣布人形机器人开发新技术组合时,宣告了”通用机器人时代”的到来。

在人形机器人制造领域,特斯拉的Optimus项目似乎在美国处于领先地位,CEO埃隆·马斯克宣布今年计划生产约5000台。虽然马斯克的雄心壮志可能让特斯拉领先于Apptronik、波士顿动力等尚未进入大众市场的美国竞争对手,但他将面临来自老对手中国的激烈竞争。

据当地媒体报道,杭州宇树科技上月曾在电商平台京东短暂向消费者出售过两款人形机器人。而《南华早报》指出,上海机器人初创企业Agibot(智元机器人)同样设定了今年生产5000台的目标,与Optimus持平。专家表示,随着比亚迪等中国电动车企业开始超越特斯拉的增长并压低其价格,类似剧情可能在人形机器人领域重演。

“中国有潜力将其在电动车行业的颠覆性影响复制到人形机器人领域。不过这次颠覆可能远超单个行业,或将重塑劳动力本身。”专注于半导体与人工智能的独立研究机构SemiAnalysis分析师雷克·克努森表示。

价格战一触即发?摩根斯坦利2月研报估算,鉴于不同配置与下游应用需求,当前人形机器人的制造成本可能在每台1万至30万美元之间。但克努森指出,凭借更优越的规模经济效应与制造能力,中国企业已在价格上压制美国竞争对手。例如宇树科技5月发布的消费级G1人形机器人起售价仅1.6万美元。相较之下,摩根斯坦利预估特斯拉Optimus Gen2的销售成本约为2万美元——这还需建立在实现规模化生产、缩短研发周期并采用中国高性价比零部件的前提下。

宇树科技今年1月曾引发轰动,其16台高性能H1人形机器人与人类舞者同台表演春节庆祝节目,该演示通过国家电视台播出。但种种迹象表明,中国在机器人领域的进展远不止于此。摩根斯坦利研报显示,过去五年中国以5688项提及”人形”的专利申请量领跑全球,美国同期为1483项。

小米等科技巨头及比亚迪、奇瑞、小鹏等电动车制造商也已布局人形机器人领域。”我们的研究表明,中国在人形机器人领域持续展现最令人瞩目的进展,初创企业正受益于成熟供应链、本土应用场景及强有力的政府支持。”摩根斯坦利分析师在报告中写道。他们特别提到中国科技部2023年将”智能机器人”列入重点研发项目,并指出地方政府对制造业自动化的补贴政策。 北京正日益加大对这一领域的支持力度,多个政府部门积极推动其发展。2023年,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专项指导意见,明确提出到2025年实现”规模化生产”的目标。

美国银行全球研究部大中华区汽车与工业研究主管李明勋指出,中国将人形机器人视为重要战略产业,因其能有效缓解迫在眉睫的劳动力短缺问题。”短期来看,未来三到四年内,人形机器人将首先应用于生产线替代部分工人;中期将逐步向服务业渗透。”马斯克曾预测,到2025年特斯拉工厂将部署超1000台Optimus机器人。据中国官方媒体报道,比亚迪、吉利等电动车制造商已在工厂部署宇树科技的人形机器人。李明勋表示,随着零部件成本”急速下降”,应用规模将显著扩大,并强调中国掌控着约70%的相关供应链。

半导体分析机构SemiAnalysis本月报告显示,宇树G1作为”目前市场上唯一可行的人形机器人”,已完全实现对美国零部件的去依赖化。报告警告称,中国是唯一具备能力获取智能机器人系统(包括人形机器人)经济红利的国家,这种”全方位竞争优势对美国构成生存威胁”。该机构分析师克努森建议:”美国企业必须快速动员本土或盟国制造业基础,特斯拉等公司应考虑将供应链回迁或转向友好国家,以降低对华依赖。”

美银分析师在本月研究报告中预测,在人工智能技术推动下,人形机器人部署将呈现爆发式增长:到2030年全球年销量达百万台,2060年在役数量将突破30亿台。

原文链接:https://www.cnbc.com/2025/03/28/china-already-ahead-of-us-in-humanoid-robot-race-analysts-say-.html

jpichib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