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银最高将对OpenAI出资300亿美元,但有风险

2025/04/02

孙正义与OpenAI的CEO奥尔特曼进入首相官邸(2月)

       
       美国OpenAI于北京时间4月1日宣布,将从软银集团(SBG)等处筹集400亿美元。通过确保巨额资金,构建人工智能(AI)基础设施,寻求成为下一代科技巨头。OpenAI将构建能对抗迅速崛起的中国DeepSeek等新兴企业的AI业务基础。
 
       这是OpenAI自2024年10月以来、时隔半年再次进行融资。融资额是上次的6倍,达到400亿美元,创出了未上市初创企业的历史最高纪录。对话式AI“ChatGPT”的用户数量在全球范围内翻了一番,达到5亿人,这一快速增长得到高度评价,企业估值也增至约2倍的3000亿美元。
 
       OpenAI的资金需求正在增长。高性能AI的开发需要大量的前期投资,该公司业绩持续出现亏损。云服务的使用、尖端半导体的采购费用和人工费增加,据美国媒体报道,该公司2024年出现50亿美元的亏损。
 
       此前与OpenAI首席执行官(CEO)山姆·奥尔特曼保持蜜月关系的微软改变了态度。微软担心过度投资,不再支持OpenAI所要求的数据中心的能力扩张。微软放弃了为OpenAI独家提供云环境的权利,避免向“星际之门”(Stargate)出资。
 
       抓住这个机会的是软银集团会长兼社长孙正义。
 
       孙正义在1日的入职仪式上强调称,“现在正处于革命时期”。他主张如果将半导体芯片数量和大语言模型的发展相结合,AI的能力将在18个月内提升至1000倍。他还表示,AI的性能将在4年半内增至10亿倍,强调称“为新的智慧和人类的进步积极做出贡献,是软银集团的主业”。
    
       软银集团等将分两个阶段向OpenAI出资。首先,软银集团和外部投资者计划在4月中旬首先出资100亿美元,然后在12月出资剩余的300亿美元。软银集团将出资300亿美元,占整体的四分之三。虽然在出资比例上不及微软,但在投资金额上超过微软。
 
       从软银集团获得巨额的必要资金后,OpenAI将开始推进开发基础设施的自主建设。与软银集团一起、在4年内共投入5000亿美元用于美国AI基础设施建设的“星际之门”计划将成为象征。将自主建设和运营AI计算处理所必需的数据中心。
 
       美国英伟达也开始通过处于垄断状态的AI半导体启动自主开发。除了ChatGPT和大语言模型外,英伟达力争成为能全面涉足半导体等AI基础设施的平台企业。
 
       软银集团通过在星际之门承担基础设施的投资负担,成为了OpenAI的“搭档”。然而,投入最高300亿美元的巨大赌博伴随着风险。
 

       当前的课题是OpenAI向营利性企业转型能否获得批准。将由美国当局决定是否批准,与特朗普总统关系密切的企业家埃隆・马斯克反对这一转型。软银集团追加了一个条件,即如果OpenAI在2025年内未能转变为营利性企业,追加投资总额将从400亿美元减半至200亿美元。
 

    
       从中长期来看,新兴企业的崛起将成为OpenAI和软银集团的威胁。
 
       在中国,继开发成本相对较低的DeepSeek之后,AI模型接连涌现。3月,作为AI代替人类完成广泛工作的服务,“Manus”引起热议。在蓬勃发展的AI产业,世界各国都出现了初创企业。
 
       OpenAI与软银集团联盟将投入巨额资金,试图在生成式AI的开发竞赛中脱颖而出。在科技的历史上,领先企业未必一定能获胜,也可能被新的技术创新绊住脚步。
 
       日本经济新闻(中文版:日经中文网)山田辽太郎 硅谷、八木悠介
  

Original article: http://cn.nikkei.com/industry/itelectric-appliance/58456-2025-04-02-11-16-50.html?print=1

jpichib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