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d, 09 Apr 2025 06:43:12 GMT
泰国某港口码头的集装箱货船。图片来源:Mr.cole_photographer | Moment | Getty Images
自美国前总统特朗普首个任期以来,许多企业一直在稳步降低对中国作为制造中心的依赖,希望减轻美国惩罚性关税的影响。而如今他最新提出的”对等”关税政策,正在打乱这些企业的多元化布局计划,迫使它们仓促决定产品的生产地和生产方式。
伊利诺伊州家居用品公司Honey-Can-Do International首席执行官史蒂夫·格林斯彭在特朗普首个总统任期内,就开始将更多生产业务从中国转移到越南。该公司为沃尔玛、塔吉特和亚马逊等美国零售巨头提供货架、衣架和洗衣篮等家居耐用品。在特朗普首个任期前,该公司70%的产品依赖中国供应商。随着越南和台湾地区日益成为重要采购地,这一比例已降至不足三分之一。
格林斯彭表示,鉴于已投入大量资金,对台湾地区和越南加征高关税的消息令人痛心。”这对我们公司是毁灭性打击。令人失望、悲伤又沮丧。”他指出,由于劳动力成本高且缺乏必要基础设施,将生产迁回美国并不可行,这凸显出”本国政府如此对待本土企业的伤害性”。他认为关税只会迫使企业向消费者收取更高费用,最终削弱这些产品的价格竞争力。
特朗普首个任期内对华发起的贸易战催生了”中国+1″战略,促使许多制造商将部分产能从中国转移到劳动力成本更低、美国关税风险较小的其他亚洲国家。但随着特朗普最新宣布更广泛的关税政策——包括对所有国家征收至少10%的基础关税,以及对某些亚洲经济体征收更高关税——奉行”中国+1″策略的企业可能被迫重新评估选择。
康奈尔大学国际贸易与经济学教授埃斯瓦尔·普拉萨德指出:”特朗普现已覆盖所有美国贸易伙伴的关税政策,严重削弱了’中国+1’战略的可行性。”他补充说,通过与美国贸易关系更建设性的越南、印度等国转移产能和重组供应链的可能性,已被新一轮关税击碎。印度和越南曾是这一转移趋势的主要受益者,特别是在服装和消费电子领域。例如美国科技巨头苹果公司就在这两国增加了生产。如今来自印度、越南和台湾地区的进口商品将分别面临26%、46%和32%的附加关税,对中国征收的104%惩罚性关税也已生效。
普拉萨德认为,虽然美国对中国进口商品的高关税意味着通过关税较低国家布局供应链仍具优势,但”关税政策已彻底瓦解了以全球供应链降低成本、提高效率的基本逻辑”,这将大幅增加维持跨国”精简化供应链”的成本。经济与供应链专家指出,特朗普关税税率的最终落实仍存变数,许多专家预期其政府将与各国协商后下调税率。
Futurum Research首席执行官丹尼尔·纽曼表示:”企业需要保持供应链灵活性,随时准备将生产转移到关税更低的国家。”他建议企业制定应急计划,考虑在墨西哥或加拿大等美国自贸伙伴国建立产能。不过专家警告,频繁转移生产基地将带来显著挑战,包括新厂建设、工人培训以及与当地供应商建立关系等成本。 专注于科技领域的研究机构Futurum Group分析师纽曼向CNBC表示,他认为现行关税政策不会长期维持,虽然预期美国将与越南、印度等贸易伙伴达成”更公平的贸易协议”,但中美贸易前景仍充满变数。迹象显示越南和印度正试图与特朗普政府就贸易条款进行谈判,但这种不确定性令企业陷入两难境地。
纽曼透露:”我与多位企业高管交流发现,他们过去数十年的供应链规避策略可能面临失效,当前的政策不确定性使得企业几乎无法制定任何有效的中长期应对方案。”他指出,受影响企业正与供应链团队紧急磋商应对策略,但警告称”若现行关税政策持续,部分企业在中国+1战略上的投资可能付诸东流”。
多数企业目前持观望态度。美国战略与国际研究中心高级顾问威廉·莱因施表示:”企业都在等待局势明朗化。包括越南在内的国家正与特朗普政府博弈,虽然结果难料,但企业期待通过谈判降低关税。”他补充说,若双边谈判破裂,企业将被迫长期实施关税套利策略——即将部分供应链转移至低关税国家。
特朗普政府声称加征关税旨在重振美国制造业。专家认为这将促使部分行业回归本土生产。普拉萨德指出:”面对高度不确定的关税环境,企业将更注重供应链韧性而非效率,这意味着更多产能将回迁美国或转移至地缘政治盟友国家。”然而供应链转移对高科技产业而言耗时耗力,以苹果供应商富士康为例,其在印度建立尖端iPhone生产线耗时数年且过程艰难。
乔治城大学经济学教授董安邦强调:”工厂投资具有不可逆性,搬迁需耗时数年。”他指出不同行业受制于原料供应、基础设施、劳动力质量、监管环境等因素,使企业面临艰难抉择。部分企业可能选择维持现有供应链,静待美国中期选举后的政策变化。
原文链接:https://www.cnbc.com/2025/04/09/donald-trump-reciprocal-tariff-impact-on-china-supply-chain.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