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u, 10 Apr 2025 01:48:15 GMT
2025年2月9日,顾客在云南省蒙自市一家超市选购蔬菜。中国3月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同比下降0.1%,延续了2月0.7%的负增长态势,持续处于通缩区间。这一表现低于路透社调查经济学家预期的同比持平水平。
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PPI)降幅超出预期,3月同比下降2.5%,创下自2024年11月以来最大跌幅,这也是PPI连续第29个月处于负增长区间。路透社此前预期为下降2.3%。
数据发布之际,正值美国总统特朗普突然将对中国进口商品的关税从104%上调至125%。数小时前,中国于周三宣布对美国商品加征84%关税作为反制措施。受数据影响,在岸人民币兑美元汇率走弱至7.35,沪深300指数则上涨0.82%。
今年3月初,国务院总理李强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将”促进消费”列为年度首要任务,同时设定了”5%左右”的雄心勃勃增长目标。摩根士丹利中国股票策略师王滢指出,这是十年来中国政府首次将消费置于如此重要的战略地位。她特别提到,本次报告提及”消费”达27次,创近十年之最。
尽管中国未效仿美国等国直接发放消费补贴,但政策制定者已日益重视应对国内通缩压力。为刺激内需,3月中国将今年消费品以旧换新补贴额度从去年夏季公布的1500亿元翻倍至3000亿元(约合414.7亿美元),补贴范围覆盖中端智能手机、家电等商品售价的15%-20%。
政府工作报告起草组负责人、国务院研究室主任沈丹阳3月向CNBC表示,考虑到海外需求可能面临”新的冲击”,中国必须更加注重扩大内需。据CNBC中文翻译,中国官员曾表示实现增长目标需要”付出极为艰巨的努力”,而中美贸易紧张局势升级更令形势复杂化。
(CNBC记者Evelyn Cheng对本报道亦有贡献)
原文链接:https://www.cnbc.com/2025/04/10/china-consumer-prices-drop-0point1percent-in-march-signaling-rising-deflationary-pressure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