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i, 11 Apr 2025 14:30:55 GMT
一名药剂师正在药房为处方配药。图片来源:西蒙·道森 | 彭博社 | 美国消费者新闻与商业频道
多位专家向美国消费者新闻与商业频道表示,特朗普总统拟对进口药品加征关税的计划可能对制药企业和美国患者产生深远影响。卫生政策专家指出,关税措施或将扰乱复杂的药品供应链,推高美国境内药价,加剧关键药物短缺。制药企业通常依赖全球生产网络完成药品生产的不同环节。
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彭博公共卫生学院卫生政策教授玛丽安娜·索卡尔表示:”当前许多患者已难以负担处方药费用。任何贸易政策、关税政策的调整,任何导致处方药成本上升的因素——无论是供应链还是分销网络的变化,都可能进一步加重消费者负担,恶化美国长期存在的药品可及性危机。”
特朗普本周重申将”很快”对药品实施”重大”关税,导致周三早盘多家药企股价下挫。尽管他宣布暂停对数十个国家实施高关税政策(因当日市场动荡),但汽车、钢铁、铝业和制药等特定行业的关税似乎不受影响。值得注意的是,上周公布的大规模关税清单中原先豁免了药品类别。
特朗普声称,在制药业本土产能大幅萎缩的当下,药品关税将促使企业将生产转移至美国。但专家认为此举能否有效推动本土化生产尚不明朗,且药企需投入数十亿美元资金并耗费至少数年时间才能完成产能转移。
TD Cowen分析师史蒂夫·斯卡拉在研报中指出,礼来、百时美施贵宝和艾伯维等药企因美国本土生产基地占比较高,可能更具抵御关税风险的能力。这些企业生产药物活性成分的主要基地也多位于美国境内。相比之下,诺华和罗氏因美国工厂较少且活性成分生产基地多位于海外,”风险系数更高”。
专家表示,关税影响将因药品类型呈现差异。安永美洲健康科学业务主管阿尔达·乌拉尔指出,占美国处方量90%的仿制药生产商受冲击最大。这类患者可负担的药品利润率远低于品牌药,且多依赖中印两国原料,关税可能导致部分仿制药企彻底退出美国市场。
药品关税最终可能削弱政府控制医疗成本的成效。兰德公司2024年报告显示,美国处方药价格是其他发达国家的2-3倍。
药品短缺恐将加剧
关税可能恶化美国史无前例的药品短缺现状(当前主因包括生产质量控制和需求激增)。美国卫生系统药师协会数据显示,全美现存270种药物短缺,该数字已连续三季度持平。
布鲁金斯学会高级研究员玛尔塔·沃辛斯卡指出,若关税生效,部分药品类别将更易出现短缺。她特别强调:”供应链中断可能导致某些救命药物彻底断供。”(注:因技术限制,原文中视频内容未作翻译) 布鲁金斯学会卫生政策中心的研究显示,医院常用的非专利无菌注射药物本就更容易出现短缺问题,多年来持续面临供应困境,包括静脉输液袋、癌症化疗药物及用于麻醉止痛的利多卡因等。这类药物生产工艺复杂且利润微薄,生产商更难消化关税带来的成本上涨。
(配图说明:医院病床上正在输液的病人静脉导管 | iStock | Getty Images)
沃辛斯卡指出,由于与集团采购组织签订的价格锁定协议(不限定采购量),这些注射剂生产商转嫁成本的能力有限。这类组织为医院等医疗机构代理药品采购,与药企的合同通常为期1-3年。
她警告称,若无法转嫁成本,生产商可能退出美国市场,加剧基本药物短缺;另一选择是削减成本,但这可能影响药品质量,甚至因污染等问题导致停产,同样令人担忧。相比之下,非专利口服药虽然利润同样微薄,但生产工艺较简单且市场竞争更充分,包括他汀类降脂药、多种降压药和二甲双胍等常用药剂。沃辛斯卡在布鲁金斯报告中指出,仅2024年美国零售和邮寄药房就分发了约1870亿片非专利口服药,是美国人使用最频繁的药物类型。
她向CNBC表示,这类药品市场更接近”现货交易”模式,当关税扰乱供应链时,药房和采购方能快速切换供应商。与注射剂不同,口服药生产商受长期合同约束较少,更容易通过提价转移成本压力。
高价专利药或雪上加霜
专家指出,受专利保护的高价品牌药受关税影响将呈现完全不同的局面。从欧洲进口的药物首当其冲——欧美两地集中了全球主要品牌药产能。安永的乌拉尔指出:”品牌药约50%产自美国,35%来自欧洲,中国和印度几乎不生产这类药物。”尽管品牌药利润较高且供应链更稳定,但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的索卡尔强调,垄断企业可能直接提价:”美国消费者别无选择,这些产品受独家专利保护。”
沃辛斯卡表示,相比普通仿制药,消费者对品牌药涨价会更敏感。对于高自付额保险计划的参保人,药价上涨将直接增加其现金支出。虽然特朗普关税政策尚未明朗,但若实施关税,自付比例20%的患者每月药费可能显著增加。
(配图说明:药房货架上的药品 | Roel Smart | Getty Images) 由于患者自付费用直接与品牌药价格挂钩,仿制药价格本就较低,”即便3美元的药价上涨25%,对患者而言实际影响也不明显,”沃辛斯卡向CNBC表示。她补充说许多患者的保险计划对这类药物设有固定共付额。但总体而言,”对患者钱包的主要影响将是间接的——随着支付方药品支出增加,保费很可能水涨船高,”她在布鲁金斯学会报告中指出。
核心矛盾在于:面对两党议员和患者对美式药价远高于他国的激烈声讨,药企是否还敢顶风涨价。特朗普与拜登政府均将矛头指向这一失衡现象。Evercore ISI分析师乌默·拉法特在3月28日的报告中透露,多位药企CEO坦言”可能不得不通过涨价转嫁部分关税冲击”,但他警告这将为”美国药价远高于欧洲”的批评火上浇油,甚至可能重燃特朗普首任期内曾推行的”国际药价对标”政策。
制造业回流绝非易事。部分华尔街分析师指出,美国本土化生产面临成本高昂与耗时数年的双重障碍。”制药业拥有最复杂的全球供应链体系,绝非像组装iPhone拧螺丝般简单搬迁,”BMO资本市场分析师埃文·塞格曼强调。他认为现有企业在美产能已相当完善,关税难以驱动制造业回流,预计多数大型药企将采取观望策略,”待特朗普任期结束后再做长远决策”。
尽管礼来、强生等企业已宣布未来数年分别投入270亿和550亿美元扩建本土产能,但行业领袖们正集体抵制关税政策。礼来CEO戴夫·里克斯警告:”我们无法违约,只能内部消化关税成本,这必然导致裁员或研发投入缩减——而后者往往首当其冲,这种结果令人沮丧。”
原文链接:https://www.cnbc.com/2025/04/11/trump-pharmaceutical-tariffs-may-raise-costs-worsen-drug-shortages.html